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计算机与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计算机与人】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登上舞台、万众瞩目,计算机统治人类的科幻大片不断上映,而走在科技发展前沿的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说:“我所担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的是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

人们为什么总是担心人工智能会像人一样思考?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普遍认为计算机拥有更高效、更精准的运算功能。但要想拥有和人一样的思维并不仅仅是会处理一些复杂工作,人类最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性质——人性,是不能简单地被写成程序执行的。而库克却看出了信息时代真正所面临的问题,人们逐渐开始为了追求计算机般的高效,而抛弃本该珍惜守护的人性。

近来不断曝光的公司非法加班造成员工过劳死事件恰是这场时代变形记的一个缩影。企业计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却不同情疲惫的员工,不在乎人命关天的后果,不正像库克所说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吗?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竞争激烈的生活节奏,从计算机直来直往、简洁明了的工作方式中寻找生存法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显然不顾一切剥去精神血肉以求轻松是一种人格上的异化,是本末倒置的自暴自弃式苟活。

计算机可以接手人的一部分智力工作,而人绝不必要拿人性去换计算机式高效率。也许人性中的一部分优柔寡断、感情用事确实导致了人被各种因素牵绊,难以一门心思追求目标,但是人性本是一个多面体,其缺陷乃至丑恶的面孔和支持着人之所以为人的美好一面正是长在同一颗头颅上的。人们在感叹计算机的精妙运作时恰恰忽略了自己本身才是世上最独一无二的造物,因此我们应该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守住人性的底线。

科技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人性则是这个过程的精神扶手,科技的能动性需要我们的热爱、奉献、信念的善意去发挥。正如苹果公司另一位名人乔布斯说过:“科技本身是不够的,科技和人文的联姻才是能够震撼心灵的歌唱。”计算机高效精准的工作特点是我们的时代标签,代表着现代人的精致节奏和完美主义,我们遵从这个时代主流以顺水推舟在这个水泥丛林中生存,也捍卫自己永远绚烂的人性。

【篇二:计算机与人】

我并不赞同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人类适当地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反而于人类社会有益。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是根据其被输入的二进制数码指令作单调判断,只有“是”与“否”,绝对理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走向绝对理智的道路上前进。举“同态复仇”为例,古巴比伦文明将其镌入法典明文许可,儒家亦曾高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鼓励手刃仇人,现代文明却不约而同地逐渐反对这种原始的做法,用司法机关统一的量刑取而代之。这样的改变从某个角度看来,岂不是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无论加害者先前如何对待受害者,受害者都只能坚决执行“报警处理”,摈弃委屈、愤怒与仇恨?但它实际上增添了对可能只是一时失手犯错之人的同情与包容,树立了不以个人一时感受为计较而以公平客观来评判对错的更理智的价值观。

除绝对理智外,逻辑周密也是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所展现出的特点。当我们由“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推导出“木之性日以离”时、当我们由“欹其直枝”“删其繁枝”推导出“梅皆病”时,我们焉能放任自己摧残树木梅花?若所有人遇事都先像计算机一样循着程序执行步骤,将每种输出结果推导一遍,哪怕许多人因此唯结果、利益驱动,社会便能减少许多冲动、短时带来的祸患。

换句话说,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更有助于培养价值观和同情心,更明确自己每个行为的后果。

事实上,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同时让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正是目前社会主流所推崇的两个方向。前者自不必赘言;后者,美国一位著名教授更提出了“计算思维”这一概念。我国目前鼓励中小学生从课内至课外逐步培养应用“计算思维”的意识,既有研究问题时思路清晰、结论完备的意义,更旨在进一步推动人们在生活中像绝对理智与逻辑完备靠近。

当然,只有0与1、非是即非的决策可能会让一部分最终做出好结果的人仍显得冷血可怕,然而,很显然,人类永远无法抛却与生俱来的情感而成为彻头彻尾的机器。更何况,完全不具备“计算思维”,偏听偏信便凭一腔热血“替天行道”的“江湖任侠”,恐怕更是令人头痛、害怕的现象吧?

总而言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并没有那么可怕,何妨任其自然,又何必担忧呢?

【篇三:计算机与人】

全球,有数以亿计的网民,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设备浏览网页,我们获取了丰富的知识。我们只需轻点一下鼠标,便可在各种社交软件上与远在异国他乡的亲朋好友谈天说地,可谓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悄然崛起:windows的程序小助手、苹果公司siri软件都能使我们有效利用时间。然而,在这些“高大上”程序的背后,开发者们尽可能使计算机程序贴近人类思维,更加富有感情色彩,使程序效益最大化。计算机、网络,正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最近,网络暴力成为了热门话题。许多人开始批判社会上所谓的“碰瓷”,利用网络、利用计算机等智能设备,用恶言恶语在伤害着他人。

我看过一个视频,有人讲网络暴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讽刺那些信仰穆斯林的人或是同性恋者。当然,这些冷嘲热讽者与“受害者”均是演员,但那些出手相救或是冷眼旁观的的却均是路人。而演员的台词,均来源于网络上网民的评说。

如此立体的画面感冲击着我的视网膜,令我不寒而栗,仿佛这些场景就发生在眼前,我仿佛看到了网络时代,不,可以说是人类思维的未来,像一个有漏洞的人工智能,如此冷酷无情,失去了同情心。

我想,我无法体会作为受害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但至少,作为一名旁观者,我没有想到这个社会的阴暗面竟如此令人窒息,如此令人厌恶。

网络像一张巨大的网,容纳了世界的信息,但我希望,它网住永远不是人类的思维,而是人类最纯真、最真实、最友好的情感。

【篇四:计算机与人】

在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以超前速度发展时,幸运的是,如今的我们便生活于这个时代中。我们见证了地铁车厢中嘈杂的到站通知变成了液晶屏上GPS智能跟随;我们见证了苹果手机从输入密码解锁到指纹解锁再到智能识别人脸解锁;我们见证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搜索范围从狭小到宽泛……我们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确实让人类生活的品质更高,效率更高。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思维。正如《一站到底》最终环节上场的机器人,除去为搜狗浏览器做广告不谈,机器人的答题速度已经深深震撼了所有人,可机器人终究是机器人,也会在没有完全录入题目的前提下因抢答而答错,也就意味着计算机是无法真正复制人类的思维而取代人类的。然而,不幸的是,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利过大而隐藏了弊,人类已经渐渐产生了对计算机极大的依赖性。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而不是物,正是因为人拥有着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不会一味地只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也不会从头到尾只拥有一种情感。可仔细想想,深深被计算机的便捷与呆板包裹的人类,是否真的还在坚持自我呢?

像前几年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事件,我相信不管是什么人,眼前映入的是一个年过半百,头发花白,苦苦呻吟而不得动弹的老人时,脑海中最快闪现出的情感一定是心疼与同情,一定是主观意识上想要将老人扶起的。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多数人选择了视而不见,选择了麻木走开,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僵硬离去的背影好像写满了眼花缭乱的编程,最终得到了最利己的答案。

如同读一篇文章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行品味而是上网寻找答案,让机器帮我们分析文章,我们早已忘记了去体会文字带给人的力量,忘记了走进作者的内心,忘记了去发现书中的真谛……所以最终也没有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价值。又好比时下最流行的解压方式——旅游,人们总是提前在互联网上找到最佳的旅游景点才有目的性地前往,疯狂的拍照,发朋友圈的同时,有没有真正想过旅游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还是旅游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早已从单纯的游山玩水演变成了盲目的炫耀心理?

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计算机能给我们普遍的标准答案但无法进入人心,挖掘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计算机能告诉我们景点的地理位置但无法指引人类心灵的方向,也无法让我们领略到景物背后所暗藏的文化底蕴;计算机能够告诉我们最便捷的方法但无法击垮我们内心的善良与温暖……

人类的思想本就复杂多变,也独具特色,正是因为人类拥有了情感,无论善恶,无论大小,才使得人与人之间有着和谐亲密的联系。人类应善于利用计算机,但切勿让计算机玩弄人类,被计算机所覆盖的思维,后果不堪设想。

【篇五:计算机与人】

人类相比计算机而言,拥有的是其鲜活的感情与灵动的思想。这是人工智能所无法代替的。

人工智能让计算机严格执行程序,以其精确性完美地输出。它是人类的成果,是将人类的理性高标准呈现的作品。然而,人类并不是冷酷的,他们有主观的思想,有感性的一面,也有所追求的价值观。他们也会为利益所动摇,但更多时候,感情往往会束缚着他们,或者说是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他们。

本应如此,但在现代社会出现了极端的人群。有些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他们注重程序性,仿佛一切皆有正确的答案,执着地相信那些非人性化的行为才是真理。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他们无情地走过;看到那些有身体缺陷的特殊人群和力不从心的老年人,他们甚至不屑一顾,认为他们是社会的败类。他们从此失去了同情心,失去了宽容和谅解的品质,冷酷却浑然不觉。他们追名逐利,在充满金钱与利益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欲罢不能。在我看来,他们所谓的物质上的满足都是虚幻缥缈的。当你身处于一个远离世俗的环境,你若没有感情和思想,没有自己内在与精神世界的富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到的追求,你将一无是处,置身于荒凉萧瑟之地。因为当你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时,你将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你并没有用心思考。计算机完美地执行程序也不会为之欣喜,它出错了也不会为之失落、不甘,它没有跳动的心脏。

计算机是人类所创造的,人类若不及它岂不是讽刺?人类自然不像人工智能的高科技那般完美无瑕,甚至计算机替人类做了很多完美所做不到的事。但是,如果说计算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我们正因为经历了无数困难与挫折,在失败中走向成功,反而更加辉煌,更值得被纪念。计算机是平静的湖水,微微泛起层层涟漪,人类则是波澜壮阔的逆流而上的浪花,倔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地挑战,完成对自我价值的探索。那么,什么才算得上是讽刺呢?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束缚,死板地思考,失去多变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没有创新精神,停留在原地徘徊,甚至向后倒退。时代在进步,我们又怎能一味地滞留而不前进?

计算机目前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人类又怎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呢?前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后者却企图泯灭自生无穷无尽、世代相传的能力,真是荒唐极了。

【篇六:计算机与人】

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不担心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却反而担心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是因为担心人类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做出不顾后果之事。我认为这样的担心实在是太有必要也太警醒我们了!

毛姆曾感慨人性的极端复杂,而这种极端复杂恰恰造就了人们的不同心理、不同的性格乃至不同的思维方式,也造就了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相比之下,由矩阵和二进制数组构成的计算机就简单许多,通过有限次线性运算就可以完成“思考”。于是库克的担忧变得相当实际:计算机并没有拥有更高的思考力而最多在算力上更胜我们一筹,但倘若人失去那复杂的思考力,我们应当担忧的则不仅仅是计算机是否会反抗,而更应该担忧人类社会内部关系的消解。

人类社会中包含许多复杂关系,其中包括亲密关系、敌对关系、利用关系、依存关系等等。若人像计算机那样线性单一地思维,则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就会消失,人的个体意识也就不复存在了,就会如同《美丽新世界》的人物那样活在充满低级欲望和低级趣味里。活在低级欲望和低级趣味里的人,就容易挣脱社会关系约束放荡自己以致迷失自己,最后人也就这么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库克的担忧是非常有远见非常深刻的了。

让我们对库克的担忧再进一步。失去约束失去价值观失去同情心甚至失掉自己的人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呢?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借着佐西马的口说:“失去了对所有人包括对自己的尊重就失去了爱,而失去了爱的人就只能靠低级的感官享受放纵娱乐,最终会在罪恶自责的泥潭里完全堕落成畜类。”我们像计算机那样冰冷的思考,自然也就不再懂得什么是爱了。即时计算机反抗人类,人类尚且可以团结起来共同抗争作战,但若失去了爱那便要在永无止尽的争斗和永无满足的欲望里沉沦。沉沦的后果可以想见,必然是人趋于麻木,纵然人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就完全断绝。这样一来人类的文明也就再也无法发展了。

库克的担忧多么令人警醒啊!在计算机智能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万万不能忽视掉人的价值,也万万不能忽视掉人自己那份尊严的。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的这份认识正是源于我们精妙复杂的思维。如果我们像计算机那样思考而失掉了复杂的思维,便就是在无视人的尊严和人本身的价值了。于是对人想要侮辱就肆意侮辱想要践踏就肆意践踏,这怎么能够算得上“活的像个人”?人与机器的本质不同,不仅在于表面上的单一与复杂,更在于人有对自我意识的尊重而机器没有。这样一个可以把人和机器彻底区分开的东西,是我们一定要牢牢握在手里的。

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抹去了同情和爱的同时抹去了复杂思维也就抹去了对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尊重,进而把一个人‘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给抹杀掉了。只有保守心中那份爱意善念,保守心中对自我的尊重,是避免这场浩劫的唯一途径。尽管它不是让我们活得幸福的一种保证,但至少它能让我们活得“像个人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