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忆曾祖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忆曾祖父】

梦里千转百绕,我来到一座尘封的阁楼前,轻敲开门,扑面而来的尘土气息,墙边的蜘蛛网,足以说明这阁楼有多么古老。我愕然,退后两步用手捂住嘴,惊讶地瞧着阁楼。阁楼猛然间转变,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高大建筑,周围还有人的呓语。我迷失在梦境里,久久不能自拔。

——题记

我躺在床上,翻转着,难以入眠,额头已冒出细细的冷汗。

我伸出略显苍白的手,就着窗缝透出的月光仔细看着那只手,月光为它渡上了一层银光。

神圣不可侵犯般。

我已睡不着了。

这样想着,我起身,来至窗边,拉开窗幔,久久凝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曾祖父。

我的曾祖父是个极好的人,但我对他的记忆只有儿时问他讨要糖果罢了,之后连见面仿佛都是一种奢侈。去年冬天,我正在外婆家,却惊闻曾祖父快要逝去的噩耗,心中异常焦急,飞快地赶了回去。

我来到病床前,望着床上那消瘦的老人,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如同刀刻一般。他太瘦了。我想。

曾祖父双眼紧闭,还有着微弱的呼吸。我心中酸涩,拉起妹妹站立一旁,眼中的泪滚滚而落。我拭去泪,仍旧拉住妹妹冲进房门,之后狠劲地关上。

我和她对视一眼,泪流满面。我边哭边抽噎,朦胧地望向她,她也用同样的眼神看着我。我们俩突然抱在一起,狠狠地哭了一场。

我怕,怕曾祖父永远地离开我们。

那天夜晚,我是哭着睡的。

第二天,曾祖父已是弥留之际了,他最后再看了这世界一眼,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默默抽噎着,望着窗外的天空,那里有着曾祖父。他一定会上天国,去享尽极乐。他这辈子已经吃了太多苦。

想到这里,我早已泪眼朦胧,望向窗外,群星闪烁,月亮散发着柔和的光。他一定过得很好啊。一定的。我擦干眼泪,对着窗外扯出一个笑。

我在窗台上睡着了,又做了一个梦。梦里曾祖父对着我慈祥地微笑,我也朝他微笑。

我昏昏沉沉地醒来,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了篇作文,至此纪念那个慈祥的,我所爱的老人。

曾祖父。祝愿您在天国安好。

【篇二:忆曾祖父】

我的祖父,于1942年出生在东阳市城东街道宽坞村。今年已75岁的高龄。祖父曾生过大病,但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再加上祖父自己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大病已痊愈,身体依旧硬朗。

祖父小时候上过小学、初中。这样的学历,在祖父那个时候,已经是十分少见的了。因为家境贫困,他只好辍学回到家里。我的祖父有兄弟三人,人数不算很多。但是在那个时期,家里是不允许存在任何空闲的劳动力的,所以我的祖父,在童年时就学会了做饭、放牛、割草、砍柴,着实为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

祖父顺应时代潮流,年轻的他与村里许多青年一起参军入伍。祖父在军队中,依旧是遵照上级命令。祖父在部队当过班长,但因为时间久远,年轻的记忆被冲刷了,记不清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记得祖父在三个月的军训结束后,被分配到了哨兵塔上,负责传送情报。闲暇时间,祖父也经常与战友们一起去游泳锻炼身体。祖父游泳的地方,竟是在淳安千岛湖上,在几个岛屿之间游来游去。现在的我们,只能是神往。25岁时,祖父退伍回到村子,在媒婆的撮合下,娶了我的奶奶,并且生了三个儿子。祖父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生命比金钱重要的道理。所以伯父、父亲小时候去河边捉鱼去树上抓鸟,都会受到祖父的斥责。

祖父的目光放得十分长远。祖父明白读书人在未来社会的地位,他觉得与自己的壮年时期相比,读书人的重要性一定有天壤之别。所以,祖父努力培养三个儿子,大胆又精确地在学习上投资。当祖父步入中年时,祖父多年的投资厚积薄发了,三个儿子全部考上了大学。我的伯父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我的父亲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我的叔叔考入浙江理工大学。现在,祖父的三个孩子都享有很好的生活,并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与祖父深埋内心的品质和长远的目光是分不开的。

再折回去说,祖父退伍后,一边培养孩子,一边担任东阳市食品公司的书记并从事上卢区的“评猪”工作。这个工作责任重大,同时也很吃香,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相当于镇长一样重要。在那个时期,每户人家都会养猪,说他们把猪看得像“金子”一样,一点都不为过。到了年底,每户人家都会把猪卖了,换一笔可观的收入补贴家用。猪的价格由猪的质量决定,而评价猪质量的人,便是我祖父。据祖父回忆,他曾参加过这个“评猪”工作的考核,获得浙江省第一名。在当时,这个荣誉在整个东阳都很有名。每逢过年时,有许多邻居来送礼。祖父虽然明白他们的用意,但从来不收,反而留下他们,盛情招待他们一起吃饭。久而久之,乡里人对我的祖父充满了敬意。

祖父经常对我说:“你要好好读书,爷爷小时候是没钱上学的呀。”我深深体会到了祖父那个时代的人的内心的想法。虽然随着年龄增长,与祖父的交流逐渐减少。但祖父内心的想法依旧是简单、真挚、易懂。祖父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停止在那个旧的时代,而是不断地吸收、接纳新的思想,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这就是我的祖父。厚道、负责、本分的一个人。我认为,做一个质朴的人,是中国许多老百姓做人的准则。

“简单做人,顺应时代,积极进取,做出成绩。”这应该就是我从祖父身上学到的,最实用又最有价值的东西了。

【篇三:忆曾祖父】

“文中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颜老师环视全班问道。祖父,祖父?萧红笔下的祖父是唯一给她温暖的人。那我的祖父呢?上次见到祖父又是何时?

我的祖父年已八旬,头顶微秃,须发也花白了,他身上满是岁月的沧桑。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看护我,因此由祖父祖母看管我。在我印象中,祖父是个简朴的人,穿着从不花哨。但祖父的口袋却充满魔力,总能掏出各式各样的东西。于是每天幼儿园放学,看到祖父站在门外向我招手成了一个充满惊喜的盼头。当我扑进祖父怀里,他便会从兜里掏出一包糖果,一块巧克力,甚至一根棒冰。我总是认为祖父会变魔术,而且总能变出我最喜爱的食品。只是我并不知道,当看到我脸上惊讶又幸福的神情时,祖父满脸的皱纹似乎都被抹平了一样。

祖父有糖尿病,所以身边总备了一大袋的药。每天祖父吃药的时候,我都会坐在旁边“监视”他,不时提醒:“这个吃过了,那个还没吃”。这时祖父就会望着一脸认真的我说:“好!好!听你的!”祖父手抖,所以老是把药片抖落到地上,我立马钻到桌子底下去找。因此,祖父说我是“药片监查员”。

除了药片,祖父还要喝中药。有一回,祖父熬了一大锅中药,我误以为是可乐,想去祖父那里讨一口。祖父猜不透我的“企图”,好心提醒我:“苦的。”我不信:可乐怎么是苦的呢?祖父拗不过我,只好给我喝。结果我尝了一口,顿时吐了出来,好苦!我生气地对祖父说:“这不是可乐!”祖父哈哈大笑,瞅着直皱眉的我说:“这是中药。”可我还硬说可乐坏了,祖父也拿我没办法。

“文中祖父是一个……”颜老师总结课文。我这才发现自己是世上最不孝顺的孙女,祖父在我身上花了多少的心血可我却没有回报。直到奶奶去世的那天,我才发现爷爷是那么的苍老,脸上的皱纹是那么的深,如烙印一般。

亲爱的爷爷,周末我一定来看您!

【篇四:忆曾祖父】

一把戒尺,一份严厉;一把戒尺,一份忠告;一把戒尺,把你拉回了正轨。戒尺,不单单包含了老师对你的批评,更多的是更高的期望和一份严厉,使你重回正轨。戒尺,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心……

在外祖父上学那会儿,总是那么的调皮,总是不干正经事。但,自那件事之后,他便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那次,外祖父正打算去人家的麦田里盗一些麦子,谁知,正好被同学看见了,同学立马便禀告了老师。老师抓住了外祖父,外祖父惊讶不已,愣愣的跟着老师回了他的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以后,老师从桌上拿起了那把戒尺,不由分说打向了外祖父的手心,问他是否知自己的过错,外祖父忍着痛意,开口道:“我不应该拿别人的麦子。”“还有呢!”外祖父低下头,不吱声。老师的眼眶渐渐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这可是那户人家的辛苦之后的劳动成果。”外祖父抬起头,看到老师泣不成声样子,很难过:“老师,我知错了,我这就去还麦子,并亲自去和他们道歉。”说着,跑出了门外。老师看着那小小的身影,欣慰的点点头。

外祖父还了麦子,说了道歉,得到原谅,便走了。回归的路上,他在思索,老师说的辛苦是什么意思。他便跑去问了老师,老师让他去种一次麦子,便可知那般辛苦。他试了,心中便有了答案。自那以后,外祖父便开始好好学习。虽然,上完了初中,外祖父便辍了学,但那份精神还在我们家族中流传。

他们那个时候,可能温饱都是问题,谁也想让自家人能多吃点饭。但正是那把戒尺,让外祖父懂得了辛苦的含义;正是那一声“啪”,让外祖父懂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篇五:忆曾祖父】

第一章:早年经历

我的外曾祖父是旧社会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他190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县石马镇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他的上祖辈们都是以务农为生,外曾祖父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从小就怀有远大志向,即使当时买纸买笔颇为困难,仍不能使他放弃发奋读书走出穷困的梦想。外曾祖父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张青松,一个叫张宇美,后者是他后来工作时自己取的名字。外曾祖父的家族大房里共有11个兄弟,唯他读书最用功,书也念得最好,于是家族的长辈特别安排了一份田地给他母亲耕种,专门用来供他求学,外曾祖父少年时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学校兴宁县第一中学,由于家里穷,在校期间他勤工俭学,为挣点钱,经常帮同学挑水,一次要挑满六缸水,然后用挣得的钱买学习用品,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他奋发图强,学习非常努力,1927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当时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前身)。从此,他背井离乡开始了自己的跌宕一生。

第二章:青年时期

外曾祖父就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期间,蒋介石兼职任校长,当时社会动荡、军阀混战,虽然生活环境异常艰辛,但一群学子们爱国热情洋溢,他们为报效祖国在大学里勤学苦读。毕业时外曾祖父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成为了该校中文系的教授,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的外曾祖母江百龄女士,俩人情投意合,于1932年结婚,婚后俩人感情深厚相敬如宾,共生育了一男五女。

1934年他被任命做了管理梅州市七个县的官员,同时积极支持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情报效自己的家乡。因为才华出众,1936年外曾祖父被上级提拔为广州市政府官员,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外曾祖父母一家也因此开始在广州生活工作。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火纷飞,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大肆掠夺屠杀,1937年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1938年广州沦陷,日军大火力轰炸广州城,驻守广州的国民党军队失信于民,日军轻而易举夺得了广州市政府,给广州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痛苦和灾难,广州百姓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外曾祖父只好把外婆和另三个女儿送回家乡兴宁,而自己和外曾祖母坐着国民党的车跟随蒋介石来到四川成都。在抗战八年间,外曾祖父是四川成都县长的秘书,工作兢兢业业,期间又生了两个小孩。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外曾祖父归心似箭,于翌年辞去了工作和外曾祖母乘火车返回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继续任教,因当时叶挺将军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机上还有王若飞、秦邦宪等中共要员全部罹难,造成社会反响很大,外曾祖父一行因此打消了乘飞机回南京的念头,七八担大包小包的行李全部挑上了火车,车厢内非常拥挤,空气也很浑浊,途中舅公突然发烧,吓得外曾祖父母惊慌失措……在火车上煎熬了一个多星期后才回到南京,当时外婆和她3个妹妹也由故乡的亲人送到了南京,分离了7年多的一家人终于再次团聚。

第三章:解放后的日子

1949年4月渡工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南京解放了!兼职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名誉校长的蒋介石早已闻风丧胆携残余败兵狼狈逃往台湾,当时国立中央大学一片散沙,外曾祖父母一家不愿跟随国民党,在经历了战火洗礼和目睹战争的残酷后,外曾祖父无心久留,捆了一夜的行李之后,准备携家眷回故乡兴宁(当时一同回来的还有另一位同乡教授)。他们坐了八天八夜的火车,脚都快坐肿了,列车终于驶进了广州站,在广州下了火车后他们又转乘汽车到达兴宁县龙田镇,因当时汽车只通到龙田镇,他们只好开始徒步行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回到了充满童年记忆的石马镇。后来祖国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全国人民一片欢腾!全国上下百业待兴,外曾祖父经乡人推荐,回母校兴宁县第一中学当老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报效自己祖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十分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外有帝国主义阵营的仇视,内有国民党残余军队和特务土匪的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政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展了三大运动: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1950年6月毛泽东提出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这就是建国初期空前绝后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但当时镇反运动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标准(立法工作还没开展),只因为要完成镇反任务,便勉强凑数,一些人连具体罪行都罗列不出,只因有人指认,便被草率杀掉,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杀人由心的情况,惭惭地“镇反”运动扩大化了,虽然外曾祖父身为知识分子,一生并没有参过军,属于无党派人士,但他毕竟在国民政府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工作过,所以当时风声很紧,打倒旧教育打倒右派的口号愈发强烈,外曾祖父一家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果然外曾祖父被打倒成了右派分子,使他留在大陆工作成为不可能,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和另三位同命运的知识分子趁着夜色坐船离开了家园,被迫下南洋逃到了新加坡另寻生路,从此和家乡亲人永隔一方。

第四章:奔赴台湾

为了躲避国内的政治斗争,四个知识渊博的教授来到了新加坡,其中一位友人的兄弟在新加坡做生意,他们得以在他家暂住,在此住了三个多月,学无所用不是长久之计,外曾祖父他们决定一起奔赴台湾谋生,于1950年10月他们坐飞机到了台湾。而在台湾这边,蒋介石复职任总统,号召要以三民主义重新建设台湾。可是谁又能想到,1943年蒋介石也曾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兼任校长,1949年兵败后他原以为这些大学教授会跟随他去台湾,其实不然,很多知识分子和将军领帅都选择了投诚。然而跌宕人生,引人唏嘘,这些大学教授在几经波折后来到了台湾避难。在台湾,蒋介石扣留了外曾祖父一行三个多月,严厉地责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打算,是做特务还是当间谍?为什么当初不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他们只好和蒋介石解释清楚,因为南京的家属在抗战和国共内战期间受了惊,不愿再呆在南京,所以他们得先安置好家属,把他们送回老家。经过几番解释和证明之后,他们终于重新获得了公民身份,在台北政治大学任教授。

第五章: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从此,外曾祖母在大陆这边日夜思念着海峡对岸的亲人,盼望着外曾祖父有一天能从台湾归来,然而她直到白了头,穷尽了一生也未能等到……,他们执手话别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是从此两岸分隔,望着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多少两岸同胞盼望着亲人能团聚!然而长久以来大陆和台湾一直处于敌视的冷战期,直到2008年12月15日,两岸隔绝60年后,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两岸“大三通”才全面启动,台湾和大陆真正进入了一日生活圈,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一直渴望能回乡探亲的外曾祖父却老了,他早已经老得走不动了,带着深深的遗憾于2002年在台湾与世长辞,享年93岁,他终究未能落叶归根。

写到这里,我忆起外婆写的怀念自己父亲的一首小诗,标题为《怀海外父亲》,诗的内容为“地北天南大海边,寻思切切心相连。儿女总是怀严爱,相会梦中话美甜。”我一次次地吟咏着外婆的这首诗,品味着外曾祖父的跌宕一生,心中无限感慨。仰望星空,星汉灿烂,历史的长河早已随着岁月浩浩荡荡地流逝了!昨天的故事不会再重演,两岸本是一家亲,同是血浓于水的中国人,抛弃台独,共谋繁荣共同发展才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的心愿!

PS:本文属于注册同学投稿,讲述外曾祖父,如果内容不适请联系管理删除处理!

【篇六:忆曾祖父】

五年级以前,每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要去医院看望曾祖父,他很老了,一直都在医院里维持衰弱的生命。

每个星期天下午两点钟,我都会准时出发去医院看望他,他听到我的声音就会很开心。每次过去我都会和曾祖父谈心,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所有的事情,我经常忘记了时间,都是妈妈催我,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升入五年级之后,我越来越忙,都没时间去医院看曾祖父,只有偶尔去医院看望几次。我很想去医院看望他,可是我太忙了。每次我去医院他都会很惊喜。每次还没等妈妈叫我,我就先回家了。我知道,曾祖父想多留我一会儿,不想让我走,虽然他已经说不了话了,但如果他还能说话,我知道他会说些什么。

今年1月份,曾祖父他走了,永远离开了我。现在,当我有了时间,想去医院找曾祖父聊天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虽然和曾祖父的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点点,但每一次和他讲话的时候,曾祖父都很认真在听,不管高兴的还是伤心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