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从无知到明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从无知到明理】

人一出生会说话吗?谁的一生中不会犯错呢?哪个人不是从无知当中渐渐地成熟长大的?

小时候,我在乡下的院子里,像一只兔子似的乱窜,院子里的草和花都遭到了我这只“恶兔子”的残害。一会儿将它折断,一会儿又将它们连根拔起,为什么这样子做呢?因为小伙伴这样可领得天神的祝福。过了几分钟,奶奶从屋里出来,看到这惨不忍睹的一幕,气得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奶奶就把我狠狠地训责了一顿,又进屋忙她的事情去了。

冬天来了。一天,奶奶起得很早,匆匆地出去了。回来就见她搬了一盆梅花回来,轻轻地放在院子惹眼的地方。

奶奶每天精心地侍候着,好像生怕“她”生气了似的。于是,我便偷偷地来到这“神圣之花”的前面,看着它,我不禁肃然起敬。

它那粉红的上衣在白色的衬托下,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慢慢地,我又对它产生一种新的念头:如果把它折下来一枝,是不是会大吉大利?

我手刚刚伸过去,只听见“啪”的一声,奶奶打了我的手,训责道:“你这败家子,又想干么?我告诉你,这花不许你碰……”我被骂得狗血淋头,耳朵都快聋了。“不就是一朵破花吗?有什么好可惜的”我心中愤愤不平。

长大了以后,我才明白,奶奶是最尊重梅花的,尊重它的精神,尊重它的品质。

小时候的气愤和疑惑早已掷到九霄云外了,在最寒冷的冬天,梅花迎寒怒放,多不容易啊!我跟奶奶一样对它肃然起敬。

爷爷去世时,奶奶放了一枝梅花在棺材里,默默地说:“当我去世以后,你带着这枝花来见我。”

【篇二:从无知到明理】

刘瑜说:“刻意的无知可能带来丰厚的利益报酬,在这里,无知是一种精明。”就像这位父亲,当追求真理并不能带来利益甚至会带来损失时,他无情阻断了儿子对真理的渴求。利益至上是一种本能。

曾有人询问,为何中国数千年历史,却从未出现一个牛顿式的人。因为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中国学者便一起围着孔子转。至于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树?两个铁球哪个先落地?食物为什么会腐败变质?于仕途无益,不言。王小波说,如果有一位哲人王解决了世上一切难题,他一定要生活在这位哲人王之前的时代。而中国被孔子这位哲人王统领千年,大抵是仕途利益太重,将真理压得不堪一击。于是每出现一个企图分开“丝瓜藤”“肉豆须”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中国式的父亲站出来,告诉他,别这折腾这些无用之事,学好四书五经科举致仕才是真理。

有一个与“丝瓜藤、肉豆须”同样纠结的问题叫“电车难题”,当一辆失控的电车开来,是把身边的胖子推下去保全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坚持人权至上冷眼旁观电车上的人死去?这一难题被国外诸多学者争论已久,在国内却并未掀起波澜。国人对此大多嗤笑,浪费时间。当追求真理会带来麻烦时,选择无知真是太过明智!明智到某位法官会说:“不是你撞的,你干吗要扶?”法官很聪明,他知道调查真相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所以选择无知;研究院很聪明,知道为瑞海物流公司造假可以收贿,所以闭眼不看;物流公司更聪明,知道无视资质可以赚钱,所以坚持储存危化品。刻意的无知可以省麻烦得利益,却总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父亲拯救了那一小块地的食物,而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却被扼杀。于实用主义者而言,父亲是对的,因为丝瓜和肉豆的口味并不会被藤的缠绕方式影响;于科学家而言,孩子是对的,因为科学史上的重大成就许多都源自这类“无用功”。“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源于对职称名誉的无欲无求,一心向学、不顾名利看似愚蠢,但站上诺奖舞台的人却是她。当年红极一时的于丹借《论语》出书演讲名利双收,这做法确实聪明,不久却因读书少而写不出东西沦为笑柄。可见,追求真理的无用功会在某刻得到回报,而坚持无知的智慧也终会扒下光鲜的表皮。

BBC的一部记录片再度引发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质疑。明明我们是最努力的,为什么诺奖得主人数远少于西方国家?大概因为,西方国家的家长会问“你问了什么好问题?”而我们的家长会问“你得了多少分?”前者在追求学术,后者在追求学历。中国人当真不知道求知的重要性吗?我们是知道的,但当保持无知可以更便捷地取得高文凭、好工作,我们显然更关注快速提高的方式。然而时间会在某刻回上一击,告诉我们,刻意的无知是短暂的聪明,而追求真理则是长久的智慧。

所以,小男孩,告诉你父亲,尽管那不影响食用,他们还是应该被理清。因为人生那么长,我们总需要一些“无意义”的真理。

【篇三:从无知到明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是没有错,我的奶奶一生经历了很多的事,每一次我做错了事,奶奶都会给我讲故事。奶奶的故事都是她的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的。所以每一次奶奶给我讲故事,我都会认真地听。

奶奶讲给我故事让我终生难忘。我小时候非常挑食,只要做的饭不合我口味,我就不吃饭,大发脾气,甚至把碗都给摔了,一家人谁也不能让我好好吃饭。那一次,我对妈妈做的饭菜不满意,我就一声不吭地离开了饭桌,独自看电视。过了一会,奶奶端着饭菜进来劝我吃饭,我一把把饭菜打到了地上,爸妈听到声音,面带怒色地进来,要揍我,奶奶却摆摆手让爸妈出去,奶奶坐下来跟我说:“来,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我感到不好意思,却又想听这个故事,所以假装生气地看电视,耳朵却听着奶奶讲话。

奶奶说:“那时候你爷爷刚跟我结婚没多长时间,我们村子还在河的东边,那时候河水突然涨水了,把我们的村都淹了,村民们都逃到了现在的大堤上面,很长时间水都不下去,大家都没有粮食了,只好吃树叶、草,啃树皮根,反正一切能吃的大家都吃了。村子里有一家人,孩子他爸为了救孩子被大水冲走了,留下了两个孩子和孩子他妈,孤儿寡母的也抢不到树叶和草,开始的时候村民还会分她娘仨点粮食,到了后面,谁也顾不上她们三人了,孩子们叫着饿,要吃东西,孩子他妈没有办法,只好挨家挨户的去求吃的,甚至给人家下跪,把全村人都求遍了,只得到一个馒头和一点树叶,她回到家哭着把馒头分给了两个孩子,心里万念俱灰,她对孩子们说她将去给孩子们蒸窝头吃,她来到河边用泥土磊了一个灶,用泥和树叶做了一锅窝头,她做完这一切之后,自己跳河了。”

我问奶奶她为什么跳河呢?奶奶说:“你不知道那时候把人都逼到了这种地步,如果没有那俩孩子,她早就跳了。”那俩孩子呢?他们后来被全村人收养,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现在他们都考上了大学在外面工作。

听了奶奶讲的故事之后,我再也没有挑过食,珍惜饭菜,更珍惜妈妈做的饭。真的感谢奶奶,让我明白道理,明白饭食的来之不易。

【篇四:从无知到明理】

每到晚上睡觉前,妈妈经常陪我一块读国学经典,我读过的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著《三国演义》,因为我才上四年级,文化水平有限,对书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但是我觉得书中的很多人物非常了不起。尤其是书中的诸葛亮,他的学识和才能,那真是让我佩服的直竖大拇指,情不自禁的为他叫好。

最熟悉的就是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读的《三字经》啦。它教我们要从小就知道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去尊敬别人。我们虽然做不到“卧冰求鲤”,但最起码我们能做到像孔融让梨那样去孝敬父母。首先我来说说“孝”字,我们在学校总有一些同学炫耀说:“我的衣服是名牌的!我的鞋子是名牌的!我的钢笔是名牌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是怎样的辛苦和劳累。我不知道别人的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但是我的爸爸身体不好,可他为了我和姐姐,每天天还不亮就起床为我和姐姐做好饭,然后出去干活。我的妈妈也是这样,有时来不及吃早饭就匆匆忙忙的出去打工。

妈妈在外干了一天的活,晚上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里,一下子坐到板凳上就再也不愿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我记事起,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和姐姐,父母就是这样任劳任怨的拼命工作。

为了我们,父母能忍受一切困苦,可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孔融很小就知道把大点的梨让给他人,而我们看到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里,最起码你能给他们倒一杯热乎乎的茶水,晚上能给他们端一盆暖暖的水给他们洗脚,我想,父母看到我们做的这一切,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我再说一说“尊敬”二字。在生活中,除了父母和我们朝夕相处外,和我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就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了。他们不但教我们知识,还要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我们。课堂上,老师们为了一道道题而给我们讲啦一遍又一遍,口干了,嗓子哑了。放学后,为了给同学们批改作业,一直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候,当别人早早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可我们尊敬的老师还在熬着眼睛给我们看作业,准备第二天的备课。我们尊敬老师,就是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安排的任务积极认真的完成,真真正正做一个懂事明理的好学生。

读书使我知道,百善孝为先,孝,不但要孝敬父母,还要尊敬老师,尊敬他人。我们读书明理,更要在生活学习中去实践,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孝敬父母、老人,在校尊敬老师,校外尊敬他人,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篇五:从无知到明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题记

书是一扇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在遨游书海时,去领略大家风范的豪情壮志,去品味细腻刻画下的满腔柔情。读书,让我明理。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片黑夜,那么,书就是那轮皎洁的明月,用温柔的目光指引人们前行。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赛跑,那么,书就是终点那条红线,用醒目的红色鞭挞人们向前,向前。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美梦,那么,书就是一阵细雨,让心中的梦开花结果,叫人们如何去品尝成功的滋味。所以,书犹友也,善读,则可以名理。

我走过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森林,攀过海伦?凯勒的高山,游过马克?吐温的大海。我坐在海明威的小船上,看夕阳西下,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击。书的世界是令人神往的。是不虚假的。是幸福的。看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书柜里的书一天一天的增多,那会是一种多大的成就感啊!人类渴求上天赐予他们一切:金钱,权力,学位……却怎不渴求一角斜阳,一张椅子,一本书的自在无忧呢?怎么不渴求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呢?

人们在书中种下希冀的种子,长出希望的萌芽,书中的许许多多的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女孩在拥挤嘈杂的车厢中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阳光,那堵供她倚着的铁皮车厢,那本书。她是一个多少人所羡慕的幸福人。相反,有能力却不读书的人,他们的损失不可补偿。

在人生的道路上,采撷一本书,在明媚的阳光下,享受自己!

【篇六:从无知到明理】

小时候,我在爸爸妈妈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中成长,在故事书中,我明白了白雪公主的美丽和善良,皇后的邪恶和丑陋;感受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和孤单,对生活的渴望,教育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丑小鸭告诉我们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内心,内心美才是真善美。从那时起,书就成为了我密不可分的好朋友了,书一直伴我成长。

进了幼儿园,我们学起了古诗,像《悯农》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像爸爸妈妈给我们买来的东西,我们不要吃索信扔掉了。“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它告诉我们从小要做个勤劳的人,我经常在家里给爸爸妈妈背古诗,《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让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尊敬长辈。“人不学,不知义”使我们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进小学了,我知道书的重要性,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价梯,书给了我许多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一本好书,像一个好朋友,好老师,它时刻陪伴着我。像《西游记》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像《小鬼当家》里面的主人公是那么宽宏大量,当别人弄坏东西时,他不但没有责骂,反而安慰别人。当我疲惫不堪孤独寂寞的时候,翻一下《笑话大全》使我的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把所有不开心抛到九霄云外,它告诉我们做人要乐观、开朗、笑对人生。

读书使人明白很多道理,它不仅给了我许多有形的知识,还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再美的花也会调谢,再绚丽的彩虹也会消失,只有书给我了永恒。有句话确实不错,人活到老,学到老。让书一直伴着我成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