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她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她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我一如既往地来到了英语班。一进门,突然发现我的位置旁坐着一位陌生的女孩。

她个子不高,头上扎着一个马尾辫,两只眼睛水汪汪的,像两颗闪亮的黑葡萄。我一打听,才知道,她叫王丽,是位新来的转班生。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她,因为她平时总是不写作业,所以她一到学校就向我要作业,背着老师偷偷地抄,我不借她,她就下手抢。

有一次,老师留了一张很难的卷子。晚上,我一直在想:卷子这么难,王丽一定没写。果然不出我的所料,第二天,她又向我借起了作业。我故意把卷子藏在了身后。没想到,还是被她抓住了,她一用力,“呲啦”一声,卷子被撕成了两半。我很生气,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她才向我道歉,但我仍然耿耿于怀。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对她刮目相看。

在我们英语班运动会的50米跑的赛道上,老师带回了一位受伤的运动员。因为老师还要管理班级,所以让我们把这位运动员送去医务室。大家一看,这不是人送外号“垃圾王”的李华吗?因为他的爸爸是捡垃圾的,所以身上总是有垃圾味,大家都不愿意送她。这时,王丽举起了手,大声对老师说:“老师,我去送他!”班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也向她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那一刻,我对她改变了看法,她原来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啊,看来我要改变我的偏见了!

【篇二:她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我有许多好朋友,我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但在我所有的朋友中,最好的还是她——小丽。

她有一张能说会道啊嘴巴,她还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炯炯有神。我和她蛮有缘分,因为我们是同村的。

小丽非常能干。一次,我们相约在星期天早上来我家学习。小丽早早啊来了,可我洗脸、刷牙了而以,没有时间吃早餐。在小丽叫我一道题时,我的肚子不停地“咕噜,咕噜”地叫着,小丽听见了,问了我个一清二白。后来她从冰箱取出两个鸡蛋……我看着她熟练的身影真愧疚,自己在家有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我也不做。小丽真的非常能干。过了几分钟,热气腾腾的面条出炉了,吃着面条真开心。

小丽不仅能干,而且善良。

一天,我在村里玩耍时,刚好经过她家门口时,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摔了一跤,她马上拿着一勺水和一张创可贴,她关心地问我:“你没事吧?”说着连忙用水帮抹掉沙粒和血水,然后小心翼翼的帮我贴创可贴,再慢慢地扶我回家。我真感动!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关爱伙伴的人!

这位这么好的伙伴,我是不会忘记的。

【篇三:她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曾经是他们,教我们说话,走路如今已驼背:曾经是他们拥有,乌黑的头发,可现在两鬓已泛白霜。他们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啊!

我们一路成长,伴随着父母的艰辛。婴幼儿时,父母忙着帮我们接尿布、洗尿布;半夜里蹬了被子,父母会为我们盖上;有蚊子嗡嗡时,父母会拿着扇子不停地为你扇风。这样我们就一步一步到了少年时代,这个时期父母每天早出晚归,早期为你做饭,送你上学,晚上接你放学,日复一日,风雨兼程。终于,我们长大了,成了大孩子了,这个时候,父母会苦口婆心的劝你好好学习,帮你张罗工作,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为的就是使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明天。

青春期的我们,叛逆心理尤为严重,出于这个时期的你是否将忠言逆耳当作废话,是否嫌弃母亲唠叨,是否摔门而去,所以这都是不孝的表现。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就好比小树苗,在父母这棵大树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一旦离开父母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可想而知的。

曾经天真的寻求心灵的安慰,可是搜遍记忆也想不起为父母做过什么,大家都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为父母做过什么?父母没替你们做什么,我想答复就不言而喻了。

老师曾经布置一道作业,就是写为父母洗脚的感触是什么。当时,我决定为爸爸洗一次脚,长这么大那还是头一次,那场面我仍是记忆犹新。每每想起,我的心都会抽搐一下,想到爸爸那紧张而又激动的表情。我明白了,其实孝顺父母很简单,就看你做不做。

我始终记住一句话,也希望每个人都记住它:父母者,人之本也。

【篇四:她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又是一个中秋节,这让我有了一个疑问: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的中秋?我开始调查。不久,我就调查到了。

因为妈妈是第五个孩子,孩子多了家里很穷。过中秋时,大人都休息,孩子都放假,然后所有人都聚在一起, 分享姥爷带回来的月饼,因为穷,所以只有 几个。就把仅有的几个月饼给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来吃。

爸爸比妈妈强,因为爸爸是独生子,每次过中秋节,爷爷都会买好多月饼给父亲吃。别看有很多,但是爸爸也很珍惜,毕竟以前的月饼少。

但是再看看现在,我们有很多月饼。有大的、小的;有五仁的、豆沙的、蛋黄的、各种水果味的等等。

既然都聊了爸爸、妈妈以前是怎么过的中秋节,那么我们再聊聊今年我们家是怎么过的中秋节。

我们是去奶奶家过的中秋节。一到,我就拿出扑克牌和奶奶、姑姑一起玩“”的游戏。大家别误会,不是真的去。玩完后,又去和姑姑的狗狗——球球玩。我拿一个它最喜欢的玩具,扔的远远的,它就会跑过去捡。

最有趣的是,我们还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玩了一个游戏,叫“吃月饼大赛”。我们共五个人,拿五个花生。我先来,把左手放2个,右手放3个。我拿出右手来,让所有人分别才五以内的数字,不许重复。谁猜对了谁吃一个月饼。最后看看谁吃的月饼多,谁就获胜。我们开始了,不一会儿就有了结果,最后爸爸获胜。

全家人吃完团圆大餐,就一起走到阳台。透过玻璃窗,一轮圆圆的明月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我们的身上。月亮好美啊!

我喜欢中秋,这个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篇五:她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脱下面具,是真实的我,戴上面具,却又成了另一个我。——题记

提起笔,却不知从何写起,只是内心总涌起各种思绪,久久的,似乎早已隐入心中。人们常说,每一个人都会有双重性格,外表疯,内心孤单;外表冷漠,内心却在狂热。而我却认为,如此表里不一的性格,不是由于心情的转变,而是由于人们想要夺得众人赞扬虚伪的表现。

从小,我就是个调皮的孩子。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我总是一副大大咧咧,无所事事的样子。然而在长大后我却发现,我错了,真正的错了:人总会有两面性,只有真正的控制好自己,才会更好的与朋友处理好之间关系。自此,我便被强烈的胜负心左右,戴上了那隐形的面具。

渐渐地,我长大了,走上了中学的殿堂。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学习了丰富的知识。然而,在不久后,我却发现,在这个硝烟弥漫的世界里,我已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在平常与同学处事,尽量多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在与老师交流时,尽量多一些拘束和严谨;在考试做题时,要尽量考虑到老师出题的用意;在写作文时,尽量用自己曾写过的事例,以备自己能拿到高分……这一个个鲜活的规矩如小丑般迷失了自我,曾使我几度找不回那个曾经自信的自己。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丰富有味的。而此时在家庭中的我虽已摆脱上学的禁锢,但内心却早已由小时候的幼稚变成了长大后的成熟。记得小时候的我,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像小麻雀似的说个不停,而此时的我却总是默默无言的在那里,缺少了童趣的真诚;小时候的我不爱诱人的电视节目,只爱与爸爸共享玩具的乐趣,而此时的我却只衷心于那先进的电子产品;小时候的我穿衣不求外表的华丽,只爱舒服和健康,而此时的我却一昧的追求衣服的颜色,缺乏了之间的真诚与信任……另一个我似乎一直驻在我心里,似乎从未消失过。

再次拉开窗帘,看着自己为作文而焦急的表情,我不禁再次感叹:那个真实的我啊!突然,一律阳光照到玻璃,反射到屋里的光似乎成了人世间最温暖的,它融化了我内心的面具,也融化了内心的另一个我……

【篇六:她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喂……今天作业是什么?”

“你忘了吗?我们已经不是一个班了。”

“……”

“……”

“……哦”

“……嗯,挂了。”

记得,第一次和你见面是在楼梯间。那时候我们都还很小。我躲在妈妈的身后,手抓着妈妈的衣角,面色惶恐地看着你。而你,却倚靠在楼梯的把手旁,抱着肩膀。我从头到尾打量着你,看向你的眼睛时,你恰巧在看我,于是我们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自己。我立马低下头,脸正在发烫。妈妈和阿姨聊天。我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看到了你正笑着看我。那种笑不是微笑,是一边的嘴角微微向上翘,带有讽刺的笑,属于胜利者的笑。

你走了过来,伸出手揉捏着我发烫的脸,又揉乱我的头发。我鼓起双腮,拍掉那只爪子。

“你叫什么名字?”你把手背到后面,往后退了几步,居高临下地看着我。

我也毫不示弱,和你站到同样高度。奶声奶气地说:“墨上念!”

你又用手挑了挑我的下巴。我抓住那只为非作歹的爪子,带着一丝不满的语气问你:“你叫什么?”

“嘻,不告诉你。”

记得,自那次见面后,我便成了你的小跟班。成天跟着你跑来跑去。你总爱欺负我,摸我的脸。长得越大,你的头发也越长。长得越大,我们也越生疏了。偶尔碰见了,也只是微笑着点个头,擦肩而过。明明靠的那么近,为什么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好远,远得只能看见前方的一点黑影。

我试着向你靠近,所幸,你并没有继续走远。我走了好久,终于看清了你。正当我继续前进时,我们之间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越裂越大、深。你我只能往回跑,蓦然回首,我们已完全看不到对方了。我们像是站在悬崖,不停眺望着远方,却什么也看不到。

习惯了每天向你问作业,却未想到,原来我们已经不是一个班了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