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带你游逢简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带你游逢简】

如果你来到佛山,就一定要去我们美丽的逢简水乡,又称“顺德周庄”。那里风景宜人、空气清新、绿树成荫,实在是休闲的好去处。就让我来做导游,带你们好好畅玩一番。

逢简有很多的乡间小路,路两旁都种着一排大榕树。只要一有风,树叶就哗哗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首轻快的乐曲。这时,如果你骑着自行车从满地的落叶上碾过,就是给“乐曲”添加了新的伴奏,会有更好听的旋律萦绕耳畔。

作为水乡,当然就会有清澈的河流,那么有很多河流就会有桥。在逢简,有三座古老的桥,分别是金鳌桥、明远桥和巨济桥。金鳌桥是一座红色的单孔石拱古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桥身虽没有精美花纹,却刻着篆书的“金鳌”二字。明远桥是梁式三孔石拱桥,由李仕修建造,两旁的柱子各十四条,柱头雕刻着一只石狮。巨济桥也是由李仕修所建造,同样是梁式三孔石拱桥,外形和明远桥一样。站在这些古桥上面,一阵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你就仿佛是一个诗人在桥上吟诗作对,悠然而淡雅。

除了古桥,这里还有著名的刘氏宗祠。它为当地大族刘氏祖祠,始建于清朝初期,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口有精细的砖雕和绘画,跨进去,就像进了古代的屋子一样。祠堂天井种着两株五十多年的鸡蛋花树,散发着阵阵幽香。古建筑和花香会让你仿佛就在遥远的古代,流连忘返。

逢简不仅风景美,人也美。逢简人平易近人,对人友好、热情。来者是客,他们见到游客来,即使不认识,也会打招呼,和人相处融洽。而且他们也是很淳朴的人,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碌生活。

逢简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古代风韵的乡村,我觉得它是佛山最美的乡村!

【篇二:带你游逢简】

一条条清澈的河道,潺潺环绕着村庄,村内河涌纵横交错,鱼塘星罗棋布,村民们伴水而居。河的两旁,种满了绿如茵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给河道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老人们则坐在河岸上谈笑风生,好一派和谐美好的场景!那就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岭南水乡——逢简。

风韵之一——小桥

一座座雄伟的桥横跨河道,青砖石狮早已被时光磨得坑坑洼洼了,但却依然散发出一种庄重古老的气息。三孔石拱桥——明远桥,静静地屹立在水面上,远远望去,犹如一位默默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守护着这宁静的河道。石栏上,雕刻着精美而又古朴细腻的图案,柱顶的二十八只石狮则见证了逢简水乡经历的沧海桑田。桥面倾斜不砌石阶,为的是让马车能方便地经过。而桥面上的石砖,历经宋、元、明三朝的重修,呈现出了三种不一的颜色。一步跨越三个朝代,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恍惚感。跨着慢慢悠悠的步伐,闻着飘来的阵阵芳香,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风韵之二——流水

河道里的水,即使天旱,也不会干涸。村民们平时用它来灌溉菜园,清洗衣物,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们有时会用渔网在河内捕鱼,但渔网都是统一的大径口,便于小鱼逃出,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源源不断。村里的小孩子们喜欢在河里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经常和朋友一起结伴捉。在夏天里,这番风景并不少见。清澈的河水,是家门前的河涌变成了水乡游泳乐园,许多的小孩在河内游泳,甚至连老人也如此,真可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啊!想必水乡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风韵之三——人家

水乡人的生活是从容悠闲的。村民们在河边的青石长椅上休息娱乐,小孩子们在如茵的花草中玩耍。河道旁的小径,村民们骑着自行车在百年青石板路上经过,不紧不慢,时间在逢简总是慢慢流淌着。古朴幽静的小巷子,总有几间卖特色食物的小店,每每经过,都会有一阵阵惹人垂涎欲滴的香气飘来。逢简人好客,对待游客热情,凡是有游客经过家门口,都会拿出自家最好的食物送给游客,送的人快乐,收的人也开心。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份美食,更是一份淳朴、善良的情意!

在逢简,大家都过着守望相助的安康日子。那美好的水乡生活,在我脑海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三:带你游逢简】

【篇一:发现逢简水乡之美】

挣脱开城市闷热的束缚来到以水围绕着的的岭南水乡,不经意那股自于城市的燥热就被岭南弥散的水汽悄悄地抹散。

流通在这乡间的无疑是水了。随水逐流,来到了明远桥,它虽没有赵州桥那般有名,但是它确也散发这古老的底蕴,它默默地屹立在水之上,仿佛一直在等待,等待那个真正懂它的。虽未经沧海桑田却也历世事变迁,岁月的蹉跎总让人不经意的伤神,当我用心去倾听它时,一抹白色在这苍苍的绿中显得十分特别,如果不细看我还会以为是雪呢。“未若柳絮迎风起”这句古文从我脑海中浮出。柳絮若雪,象征春意,棉絮若雪,倒让我觉得这“雪”长期受水乡的感染沾上了水乡特有的“柔”,与这水乡十分的相宜。

走下桥便踏上了乡间小路,它不如城市大道,有种“曲径通幽处”的美,显得延绵而又幽寂,尤其是那扑面而来混着青草香的空气,仿佛有一股魔力让人感觉返璞归真,会让一切的污秽在这被洗涤。

沿着小路而上,发现房屋基本在水的两岸看着很协调,接着道路逐渐变宽,我们来到了一座“豪宅”。也许我是个怪人,从门口进来本应该看看四周,可我的目光却呆呆地看着那棵在一个角落的花树,“台阶旁,花树下,谁拂落了一地的花”。与花截然不同的就是那散发亘古气息的实木和那股幽幽的香了,它们沉淀的是一股古老的美。

岭南比不得黄土高原的热辣,他是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他没有世外桃源的惊艳,却从骨子里透出与世隔绝的静。若不用人形容它,我认为它可能是一幅遗落在凡尘的水墨画。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墨其实包含的是所有的颜色,而且注重写意而不是写实,正好可以表达它丰富多彩和美的安静。

走了那么久,看来那么多,水流在乡间,乡间包围着水,意境很美,但是——走了那么久令我一直失望的也是水,我不敢恭维这水没有别处那么脏,至少很少的垃圾漂浮在水上,但是我觉得,水乡之所以叫水乡,是因为有水的存在,如果我们把水破坏了,水乡还能叫水乡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篇二:发现逢简水乡之美】

逢简,一个奇妙的地方。在我看来,它是一只绿色的精灵,绿意充斥着整个村庄;它也是一位降落人间的天使,是那么纯洁、美丽。它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村庄,让人不禁感叹它的存在。

一次文学社的采风活动,我们全体文学社的队员来到逢简水乡。逢简,名副其实的小桥流水,一座座的古桥,一条条的清河,充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蕴。让我最难忘的是巨济桥,一座跨度颇大的桥,脚下是灰石板,石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小狮子,活泼可爱,依稀的阳光斑斑点点的散落在小狮子上,别有一番蕴味。最有古代风范的要数那棵“御赐金桂”,摸着它的树干,聆听着它沙沙的耳语,仿佛听见它为我们讲述的一段段历史故事。这是一个迷人的水乡,它用美丽的景色书写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精彩。

逢简这一古朴的村庄,景美,人也美。当我们只顾流连美景而迷失方向时,一位位素不相识的村民耐心地为我们引路。老榕树下,爷爷、奶奶们围坐在那里拉家常,伴着声声的蝉鸣,笑声回荡在水乡的上空。走累了,坐在驿站的豆腐坊,吃上一碗村民自制的豆腐花,看着卖豆腐花的那位叔叔灿烂的笑脸,我的嘴角也不禁往上扬。这是一个快乐的水乡,它用淳朴的村民书写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精彩。

活动快结束了,站在河边,看着静静流淌的水,不禁思绪万千。这里的水温柔、和善,这里的村民质朴、温纯,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人们常拿周庄与逢简作比较,定要分出一个胜负,但在我眼中,它们各有千秋。周庄繁华,灯火明亮,逢简古朴,美丽动人,若说周庄是一个披金戴玉的皇后,那么逢简便是一位淡妆古朴的仙女。这是一个淳朴的水乡,它用独特的人文风情书写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精彩。

我爱这座古朴美丽的村庄,爱这位落入人间的天使。朋友们,有空的话到这儿玩一玩,看一看,感受一下这充满魅力的水乡。

【篇三:发现逢简水乡之美作文】

早就听闻逢简水乡的大名,它号称广东省最美水乡,我终于目睹了她的美丽。

一条小河蜿蜒曲折,两旁坐落着高低不一的房子,河岸的小路窄窄的,青砖铺的地面坑坑洼洼,踩一头,这头便会陷下去,有趣极了。最喜欢的是那一棵棵古树,盘扎卧龙,树干苍劲有力,魁梧似龙爪般,贯穿河堤,条条都粗壮结实,挂上了红灿灿的灯笼,古树枝叶繁茂,一路走来稍有烈日阳光,阳光直射下,树叶呈通体的亮绿色,地面竞稍有光斑,更多的是一条条,发着白光的树叶的脉络,水乡的房子都很古朴,青砖厚瓦,白墙因时光变迁,长出了密麻的青苔,摸上去软绵绵的,好柔滑的感觉,凑上去闻闻也是一股好闻的清冽的香味。

小河的河面十分平静,河水是碧绿色的,投石下去,平静的水面跃起一圈水痕,再慢慢晕开一圈又一圈,像是翠色的丝绸迎接风的赞礼,波动着。走过几座桥时,惊讶地发现,一艘龙舟飞速地从桥洞下划过,波澜不惊的水面被撞开一道水波,河面立刻又平静了。

沿着河走,又路过一座祠堂,唤作“刘家大祠堂”两边的石狮子和高高的门坎,让我觉着有些严肃,但里面灵巧的装饰又显出活泼新嫩。顺着祠堂望去,两盏平常简约的路灯瘦削站立着,好似相互守护着对方,路灯下,糕点铺的老奶奶热情地招呼着,给两盏路灯都染上暖意。老奶奶的笑容温暖了湿润的春天和有着江南水乡情韵的逢简水乡。

蓦地瞧见一大块草坪,浓密的草坪上绽放着一簇簇细碎的小红花,小黄花。路过草坪,我就看到了今天活动的表演地,劲爆的街舞音乐,温婉的小提琴声,如在诉说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此间还不时穿插稚嫩童声的清唱,我抬头被天空所吸引,没有了古树浓荫的遮蔽,天空显得格外清澈蔚蓝。云朵像是油画上的油彩,浓郁地点上,却似水墨画般地渲染开,天蓝色的背景很柔和,天空很低,好像触手可得,天空下,一派欢歌笑语,多么美好的水乡,多希望再次观赏到逢简水乡这温和如水般脉脉的景色。

【篇四:发现逢简水乡之美】

脚下是石子路,旁边是松软的泥土,一棵棵菜种在田地里,淡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我,走进了逢简水乡。

逢简,是著名的岭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特色,秀外慧中,闻名遐迩。5月13日,在这片淳朴恬静的地方,开展以“发现逢简之美”为主题的游览采风及嘉年华活动,来自顺德66所中小学,近400名的文学社社员们,在其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逢简水乡,给逢简水乡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青春活力。

第一站我来到了百年御赐的金桂树。学生导游向在场师生们介绍:“这棵树可不简单,清同治年间,李昌明中举,任海阳教谕,数十年勤勉工作,获光绪帝嘉赏,赐台湾贡品金华桂树一棵,此品种乃桂花精品,花色金黄,香气馥郁,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了。”火辣辣的太阳下,我一边享受着金桂树的庇荫,一边不时记下笔记。听到导游的介绍,我对这棵金桂树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在一旁啧啧赞叹。

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先后游览了巨济桥、明远桥和金鳌桥。桥,可谓是水乡的灵魂。巨济桥始建于宋宝庆年间,于民国十八年重建,三孔花岗岩石桥结构,条石砌成,工艺精美,桥上有雕花在栏,更有二十八个石狮,分列两旁;明远桥始建于宋朝宝庆年间,既是顺德最早的三孔石拱桥,顺德现存最长石拱桥,也是我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金鳌桥据说是当年康熙御赐给当时皇子的老师刘云汉的,依据其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因仰慕紫禁城的金鳌玉蝀桥而建造。

游览的最后,就是著名的刘氏大宗祠,用导游的话来说,就是“从祠堂中可以感受家族的辉煌”。“刘氏宗祠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比顺德设县还早,其主建筑为三进结构,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地势呈前低后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万物之道家思想。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导游介绍的有典有据,有声有色,令在场的同学们听得入迷。

游览结束后,我们回到了逢简驿站,开始了嘉年华活动。不一会儿,现场就变得热热闹闹的——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画画,有的同学拉小提琴,有的同学写书法……表演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观众们都拍手叫好。

走在水乡的小路上,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我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一个景美、水美、人美的好地方!

【篇四:带你游逢简】

顺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走进杏坛镇的逢简水乡更能让你细细品味这片寻常但不凡的土地。今天,我们随顺德区文学社来到逢简水乡寻找水乡之美。

水乡人文美

逢简是顺德最早有人聚居地之一,从西汉文化遗址的发掘及明远唐代文物的发现,再到文人墨客的段段佳话,无不印证着逢简深厚的文化底蕴。

千百年来,逢简村一直重视教育,学风鼎盛,人才辈出,村中建有文阁一座,社学二间,书院三间。许多佳华传颂至今,如冯氏一门八秀才,梁家三兄弟同是翰林,历朝任县以上职务的达70多人。穿梭村内,随处可见古老的祠堂,其中刘氏宗祠、李氏宗祠及宋参政李公祠是最有代表性的。每个祠堂都是布局合理,选料上乘,均是用上佳的铁木,雕刻精细,金字墙,龙舟脊……门外也用花岗岩石铺砌……另外划龙船、舞龙、舞狮、锣鼓柜、出色等传统的文化艺术也深深扎根在这这篇土地上。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折服!

水乡历史美

我们边走边看边想边悟,大家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古屋、古树、石板、古道、古桥见证着这里悠久的历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几座古桥——明远桥、巨济桥、金鳌桥。

来到巨济桥,我们跃跃欲试地走上去,桥栏的石华板刻着花纹图案,两边的柱头更是雕刻了几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它是1929年用精致的花岗岩石建造的三孔石拱桥,全长24m,顶宽4。45m,高4。1m。而且这桥只用走36步就能走完,这难道不神奇吗?

沿着石板小路,穿过许多古屋,我们来到明远桥。桥上的人络绎不绝,看来村民的生活已经与这座桥分不开了。这座桥的栏板上刻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两旁共有28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它是由结砂岩建造的,长25。1m,顶宽4。6m。是不是很有特色?

我们到了金鳌桥,从远望去,你就可以看见桥栏一边刻有阳文“金鳌”,另一边刻的是“玉蝀”,一桥两名可真奇怪。它是用红色砂砾岩砌成的单孔石拱桥,长14m,宽3。05m,孔跨6。9m。你们说这桥是不是很奇特?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深厚的历史底蕴所折服!

水乡风景美

走进逢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这里的村民特别爱花草,房前屋后,小河两岸都栽种了各式花草树木,生意葱茏,村子活像一座古老而神秘的绿色宫殿。让我不禁赞叹:这不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般的美景吗?我们在石板古道上缓缓行走,总会闻到淡淡的花香,偶尔会听见鸟儿哼着美妙的歌,村里河涌交错,河水清澈,水平如镜,水总会在你的身边缓缓地流过,构成了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小桥流水人家”。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宁静舒心的美景所折服!

水乡人情美

河道两旁是石板小路,绿树成荫,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当你走在这静谧的小路上,总能看见村民们正坐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悠闲地聊着家常,当然,他们也会友好地与游人攀谈或不厌其烦地为游人指路,他们是那么的和蔼,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淳朴。或是,你站在远处,看着他们的午后憩息,都会让你感到心旷神怡。因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兴起了各种各样的饭店、特色店、小吃店,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你更能感受到这里的善良、诚实、敬业,他们在传递顺德美食,他们在传递顺德美德,他们在传递顺德人“顺得人”的美德。

啊!逢简!每到一处,无不深深地被您淳朴的人情所折服!

三个多小时的游览,我真对这古色古香的逢简水乡念念不忘,更被村民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

【篇五:带你游逢简】

逢简水乡是个美丽的地方!素来有顺德小周庄的的美誉。清清的小河、茂密的榕树,弯弯的石拱桥,颇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说到这,想必你很想知道逢简水乡的传统古色是怎样的吧?好,那请你跟随我的步伐,到逢简水乡走一趟吧!

来到逢简,当然不能错过那历史悠久的古桥。逢简村有两个著名的桥,分别是明远桥和巨济桥。明远桥和巨济桥建于宋代,都是乡中人李仕修所建。我迈步走上明远桥,明远桥果然名不虚传,护栏上雕刻精美的石狮子,而且每一头狮子的形态都不一样。虽说是石刻的,但栩栩如、维妙维肖!

穿过明远桥,来到巨济桥的上面,巨济桥做工十分精细。梁式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构筑。全长24米,顶宽4。45米,高4。1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两边各有十二级石阶,桥栏两边各有望柱十四条,柱头雕石狮子,石栏华板刻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装饰。

今天适逢国庆节,热情的逢简人民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节目。

我们先移步来到逢简市场,只见,昔日的菜摊杂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许许多多的美食摊子,就像一个美食大都汇一样,真是热闹极了!

穿过逢简市场,我们听说逢简小学有表演,我便疾步来到逢简小学。我们只见一堆人围着那里,他们要看什么呢!原来,他们要争着看舞龙!我也不甘落后的走上前。只见个个舞龙精神抖擞,变化万千,此起彼伏,就像腾云驾雾。威武极了!

说到节目,当中最隆重的当然是赛龙舟啦!逢简的各队的队员早已做好拼搏的准备。我们也非常想知道到底是哪队,于是,我们带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来到小河边观看赛龙舟。过了一会儿,赛龙舟比赛终于开始了!无论是老的还是嫩的,大的还是小的,都在尽情的欢呼起来,都在大声喊:“加油,加油,努力加油……”我也跟着他们欢呼起来!此时,欢呼声、鞭炮声、鼓乐声形成了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乐……

逢简水乡真美啊!我爱逢简水乡!更爱节日的逢简水乡!

【篇六:带你游逢简】

一场飘洒的雨后,清新的空气带着阳光的味道。天空湛蓝,纤云不染。春风轻轻拂过脸庞,让人感到无比舒畅。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杏坛逢简水乡游玩。

进入逢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清澈见底,仿若一块无暇的玉石,小河里鱼儿畅游,给平静的小河增添了一丝生机。小河上停着几艘精致古朴的小船,船的两侧还挂着红红的灯笼,大概寓意生活红红火火吧!

经过小河,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梁氏祖祠附近的对岸民房一角——光绪皇帝御赐的台湾贡品金桂树。这棵树的枝干细细的,叶子是墨绿色的,叶子的两侧还有着细小的锯齿呢!风儿一吹,叶子就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听极了!听这里的导游说这棵金桂树已有几百年历史了,我不禁感叹这棵金桂树生命力的顽强。

看过了光绪皇帝御赐的台湾贡品金桂树后,我们继续向前走。沿途中我们还看到不少老人,有的在树荫下乘凉、下棋,有的在河边洗衣服,还有的在家门口搬张小板凳聊家常。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巨济桥。听导游说巨济桥始建于宋宝庆年间,在民国十八年重建,是一座三孔花岗岩石桥。这座桥的工艺很精美,桥上还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呢!这座桥上更有二十八个石狮子,在桥的两侧。石狮子雕工十分细腻、逼真,当真是惟妙惟肖啊!

经过巨济桥后,我们来到了逢简香火最好、规模最大的寺庙——觉妙净院。当然逢简的庙也特别多,但现如今规模最大、人流最旺盛的还是觉妙净院。觉妙净院据说还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尼姑庵呢!每逢佛教重要节庆都会在觉妙净院举行大型斋宴活动。

看过觉妙净院后,我们来到了明远桥。明远桥始建于宋朝宝庆年间,既是顺德最早的三孔石拱桥,也是顺德现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我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桥面是斜坡形的,应该是以利马车通行。明远桥的风格是明代风格,桥栏的石板上刻有各式各样的图案,桥两边的柱子雕有石狮子,虽已有些残旧,但却给这座桥增添历史的厚重感。

看着沿途的风景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了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刘氏大宗祠。刘氏大宗祠的占地面积和气势都是村内其他祠堂所无法比的,大宗祠的正门两侧分别有“阁道”和“台门”两个侧门。传说,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还是汉高祖的后裔呢!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此行中的最后一座桥——金鳌桥。古朴的石拱桥,如翡翠一般通透无暇的绿水和桥下小巧精致的船儿构成一副优美的画卷,真让人沉醉其中。据说这座桥还是当年康熙御赐给当时皇子的老师刘云汉的,刘云汉因仰慕紫禁城的金鳌玉蝀桥,故此给桥取名为“金鳌”。

再次抚摸逢简的粉墙黛瓦,感受逢简的古朴典雅和历史带给它的沧桑。这次逢简之行即将结束,纵然我心中充满了不舍,因为我早已被逢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所深深吸引住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