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纪念是一座桥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纪念是一座桥】

大约总有这样的时刻:不经意间,一张旧时照片闯入视野。心中陡然涌起一种空泛虚渺的情绪,这情绪将整颗心都悬在半空,晃晃悠悠。索性翻箱倒柜地找出相册,一页页地翻过去,不时地笑起来,或者沉默。

我们是这样地痴迷于纪念。明知照片留不住风声水响、草气花香,还是执着于挽留指尖的匆匆;明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然而,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还是甘愿怀人怀事、几番叹惋,换一点时光停驻的错觉。珍重的心意的确比形式重要,但我们也需要真切的事物以寄情思,是以有古今诸多凭吊尘迹的作品,有无数树碑立传以彰先人遗风的事情。那些故事随风辗转、真假不明,但通过它们,我们得以亲见情感的传承,寄托对生命的敬意。

纪念是情感的桥梁,却笼于驱不散的薄雾之中。木心先生曾说:“‘三百篇’中的男和女,我个个都爱,该我回去,他和她向我走来就不可爱了。”总要有段距离横在其中。现实与过去遥遥相望,才好。我们固然不知道,那汩罗江在两千年前究竟是什么样子,但碧绿的粽叶所包含的优美凄凉之意味,我们到底可以识得一两分。照片会泛黄、失真,但这既有“时间征服了整个世界”的残酷,亦含着一份岁月沉淀的温柔。“一切历史是当代史”,以个人独特的见解,对过去的事情作出解释,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小小的偏移,不也很好吗?唐太宗以史为鉴,陈子昂念天地悠悠。若承认自己的渺小,因着流水落花般逝去的古事,承认生命短暂如灼目电光,那生命本身的广度也得以拓展,佛家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也。

纪念的方式可繁可简。这座桥,不论是匍匐着垂首向前,还是轻捷地一跃而过,我们每一个人终究可以到达彼岸。也许是庄重肃穆的仪式,也许是亡者墓前的鲜花,也许是墙上幼稚的图画,也许是一首简单易懂的歌谣,也许是一笔一划地抄下很长很美的一篇文章。但若是流于形式,甚至悖其初衷,这座桥便悬于半空,可望而不可即了。“凡是认定一物或一事,赋之,咏之,铭之,讽之,颂之,便逐渐自愚,卒至愚而不及。”这类事是常常有的。《围城》中方鸿渐的父亲,正正经经写着空谈大道的日记,打定主意要流芳百世,这种想法作为也并不鲜见。

纪念连通着过去与现在,使我们更勇敢、更审慎地面对未来。但是,唯情感深挚于心,以行动发乎其外者,才能收获这一份勇气与慎思,并将其传承下去。

【篇二:纪念是一座桥】

我的吊兰,枯死了。这件事,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早在朋友给我这株吊兰的时候,我就查过吊兰的生长习性。喜欢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在肥沃的沙质疏松土壤中生长比较好。

懒于寻找合适土壤,我抱着侥幸心理,直接用宿舍附近的硬质红土培植了。接下来的日子,我细心照料它,把它安放在了宿舍一个早晨能够享受日光浴,中午太阳照不到的小角落里;每天浇足水,时不时松松土,施施肥。我认为,土可能没那么重要,只要我照顾得好,营养有跟上,我的吊兰一定可以长得很好。可是,事与愿违,没到一个月,它就渐渐地把仅有的几片叶子,都搁在了我的小盆子里,再也没有站起来。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一开始没有选择合适的土壤,后面再怎么照顾也无济于事。这跟某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似乎如出一辙,他们认为孩子就该全方面培养,于是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好像这样孩子就能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是现实呢,有多少孩子成为全才,恐怕寥寥无几吧,相反的,许多孩子还因无法承受压力走上了不归路。

人各有所长,也都有短处。孩子有自己的爱好,让他发挥所长,才是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式。一味灌输自己的思想给他,只能是浪费时间又无实际成效。孔子的因材施教,正是说的这个理。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吊兰!希望大家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篇三:纪念是一座桥】

2015年9月3日,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镶嵌着国徽的礼炮齐发70响,在人们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手臂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目光紧紧盯着国旗,情不自禁的起身肃立,随着大家一起唱着国歌。

随后,国家领导人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是啊,战争是炼狱、是熔炉,战争只会给所有人带来自痛苦和灾难。而和平是珍贵的。我们要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乘坐红旗检阅车驶出天安门广场,对站在长安街上英姿飒爽的军人们说。军人们齐声回答,声音嘹亮整齐。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分列队检阅开始。随着激昂的音乐,只见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其余的几个徒步方队依次接受检阅。“咚—咚—咚”他们的步伐多么铿锵有力,他们的动作多么整齐划一。这踩出了中国人的尊严。你瞧,兵哥哥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紧接着,30个装备方队缓缓驶来,坦克、导弹、突击车……各式各样的武器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强盛。12个空中梯队呼啸而来,轰炸机、歼击机……这代表中国人可以让别人随意践踏欺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中国战争时衰败的日子。那时,中国的战士们流血流汗,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撒热血,甚至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但依旧是敌不过外国侵略者的先进武器。可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们还是胜利了,是中国的落后战胜了外来侵略者的先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还是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既然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由衷的光荣和自豪,作为一名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篇四:纪念是一座桥】

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祭奠逝去的亡灵,诉说生命的重量。

——题记

上午九点十八分,天空传来一阵尖厉刺耳的警报声。我十分奇怪,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满脸悲痛的告诉我:“今天是九月十八号”。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原来这阵警报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10点左右,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大营袭击东北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这次事件爆发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这一事件激发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8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因此,在每年的9月18日,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警报,今天,我们这座小县城上空也第一次响起令人警醒的声音,是的,在八十多年前,中国这片土地曾被侵略者疯狂地践踏,疯狂的催残。沃土被鲜血染红,江河被尸骨填满,防空警报不仅是为了纪念九一八血泪史,纪念逝去的亡魂,更是为了让每个龙的传人不忘国耻,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是为了坚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提醒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加耻,振我中华!”

“9·18”国耻日,这一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要发展,我们要强大,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人欺负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防空警报的响起告诫着国人,历史的悲剧不能再次上演,我们要记住血的史实,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防空警报告诉人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各种危险依然存在,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绝不让“九一八”再次发生。

【篇五:纪念是一座桥】

长征,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整的神话,跨越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题记

岁月的年轮竟转得那么的快,雪山仍白雪皑皑,草地也还仍然茂盛如初,历史的痕迹依稀可辨,但一回首,从长征胜利到现在已经有80年了。

回顾历史,我们不由感慨万千,长征那条风雨路,除了有说不尽的艰难困苦,还有道不尽的严峻险阻,这条路无疑是让人感到恐惧和绝望的。

长征,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早期目标不明,路线不统一等艰难险阻,红军战士还是凭借着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了困难,成功会师。

长征,象征着中华民族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萧华的《长征组歌》唱道:“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恶劣的环境、落后的装备,残酷的围追堵截、时时的生死考验,但是在为穷人打江山、求解放和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驱使下,这一支英勇的队伍“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以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万里长征。

长征,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互助,携手并进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团结互助,一起翻过雪山,走过草地。在危难时刻红军战士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就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亲密团结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勇气、生命谱写了历史,铸就了长征精神。

美国作家史特来说过:“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远不仅于此。”由此可见,长征是伟大的,长征的精神更是辉煌的,红军长征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做到的是牢记历史,用实际行动续写中华民族的光辉篇章。

“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时刻勉励自己,奋发图强吧!

【篇六:纪念是一座桥】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今天可以站在高处为大家讲话,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年前更有一群热血满腔的中国人,他们站在时代的尖端,为民族大节振臂高呼。那一段历史我们不能忘却啊!

刚刚过去的上周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当我们举家团圆,欢座一堂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国耻日。80年前的9月18日的深夜,东北军的士兵们被一声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面对着侵略者的枪炮,我们的先烈们,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这一战,就是14年。

昨天全国各地隆重举行了纪念“九一八”的各项活动,曾经沦陷的沈阳城内汽笛长鸣,警钟长响,响起了纪念的警钟。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付出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用3500万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铺就了民族复兴之路。那是一场惨烈的、悲壮的战争,中国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第一次进行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抵抗凶暴异常的敌人。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种力量就是对安宁、和平、正义的追求。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牺牲的人们。那些抛弃家庭、走上战场的人们,愿意用生命来换取民族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的。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也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企图用暴政来统治世界,妄想用别的民族的鲜血满足自己发展的欲望。我们可以宽恕那些曾经发动战争的民族,但我们不能不以对和平与非暴力的严正的态度,来面对一切可能的对暴力的崇拜。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做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学生,而要时时不忘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新时代之风,要继承先烈们的敢于担负天下责任的勇气。

那些为了正义事业付出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的人们,心中必然有对正义的热切追求,心中必然保存着自古以来君子报国的勇气,正义与勇气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中塑造的。

那些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为民族正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是最光荣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而你们这些在平凡的日子里树立了为正义事业奋斗的学子们,也是光荣的,因为你们正在为这个民族的将来作着重要的准备。

和平与战争常常只是转眼之间。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人多,也不是靠武器,而是靠那个国家中有多少正直向上的人,有多少有勇气有力量的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愿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梁启超的话来鞭策自己。让我们每一个义中人鼓起勇气,为中华之腾飞而不断努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