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老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老巷】

碧云天,黄叶地。时入深秋,碧空响晴,树枝枯萎,土墙晦暗,秋风萧瑟。

我站在那个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窄窄巷口,心中涌起熟悉的感觉。这个清冷的秋天我执意要回来看看这个古老的旧巷。我的老家,因为它马上就要沦为铁锤下的一团尘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终是被淘汰了。

老巷像一条准备冬眠的蛇,懒洋洋地蛰伏在村子里,贯穿东西。老巷有十几米长,两米宽,曲曲折折,整条巷用鹅卵石铺成,形态各异,石头光滑清洁,异常美丽。巷面中间隆起,两边低凹,下雨时,水流向两边,人走在巷里也不会湿。

推开老旧的木门,童稚时的情境又浮现在脑海,院子里有许多花,开时幽香,绽时七彩。那些爱花的邻居便不邀自来,推开木门,轻轻招呼一声,便欣赏满园红绿来,笑意盈盈。端一杯温水,在院中小坐一会,便能安下心来,在满园花香的伴随中进入书香。花藤遍布陋墙,笑语充盈的古巷一时活跃起来。年幼的我看着这种景象,心里便充满了温暖。

夏天,巷子里行人很少,偶尔有几条小狗甩着尾巴跑过。石子铺的路面被雨水冲洗得清清爽爽,凉鞋踏过,发出清脆的声响。由于老巷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它冬暖夏凉,夏天坐在院口便可以乘凉。老巷两边清净的小院子一座挨着一座,矮墙上露出一丛丛繁茂的栀子花,花香伴和着泥土的气息在老巷里散开,让人心旷神怡。

而现在,寥落多年的巷子已经无花草,住户多已搬走,秋风在陋墙上抹上了秋凉与凄清。

“你回来了!”身后似乎传来好几种不同声音的问候,我惊讶转身,却只有灰的色调与阴冷的空气伴随着我。岁月在这条巷子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原来老巷也舍不得抹去那些温暖的记忆。

欢声笑语又重回了老巷,秋风似乎也不再肃杀……待到离别时,手指轻抚已衰朽不堪的陋墙,心中充满太多的不舍。尽管不久以后,老巷将不复存在,但我知道,有些东西被带走了,而有些东西会永远存在!

家乡的那一条老巷,老巷的记忆会永远铭记我心。

【篇二:老巷】

在兴化城,不少蜿蜒曲折的老巷已被繁华淹没,逐渐被人们遗忘,而我却与它们萍水相逢。

上小学时,每天步行去学校,为了省时间,我总要在一条曲径通幽的老巷子里穿梭一段路。还依稀记得奶奶第一次领我走,我一边紧紧抓着奶奶的手,不停地问:“走得通吗?真的走得通吗?”又一边拼命地记路线。等到我领朋友走的时候,我已胸有成竹,却故意落在后面,等她东碰西撞遇到死胡同时,得意洋洋地喊一声:“走这边!”那种恶作剧得逞的欢喜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对这条老巷渐渐熟悉起来。习惯了一拐弯,一堵长满了青苔的红砖墙出现在眼前;习惯了看见一只肥硕的黑狗慵懒地晒太阳;习惯了遇见一位妈妈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上学;习惯了看着一个中年男子推着老母亲出门散步……老巷在不知不觉中俨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喜欢在下雨天看雨珠从屋檐上坠落,形成一道雨帘;我喜欢小巷的宁静,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我喜欢和朋友在狭窄的巷子里并排走,挨得很近很近;我喜欢走出老巷时一下子变得明媚的阳光……老巷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

后来,毕业了,我搬走了,很难得看见那条老巷了。那天和朋友散步,路过这巷子,她笑着说:“要不要进去走走?”我俩钻进巷子里,一样的路,一样的风景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老巷里,我们飞奔过,思考过,疯狂过,大笑过……老巷成了我们永远的记忆。

老巷里,居民一天天减少,苔藓却一天天增多。或许,某一天当铲车的隆隆声响彻大街小巷,它也将永远从兴化的地图上消失,这儿也将伫立起新的高楼,但总会有人记住它的,因为它给过许多人忘不了的温暖。

我与老巷的缘分实在很短,但有时候,仅仅是擦肩而过就会令人心满意足,不是吗?

【篇三:老巷】

黄昏,明净的天空开始泛黄,头顶上方的天是湛蓝的,像一块干净的玻璃,然后颜色就渐渐地、均匀地浅下去,直到西边呈现出淡淡的黄色,有一束光从上往下射的艺术效果。我推着单车绕过喧闹无比的大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了殿下路,一条有四五十年历史的老街。

小的时候,我就特别爱来这里。说实话,这里并没有什么大型商场可以随意逛,也没有游乐园可以尽情玩,别的小孩子都爱挤进人头攒动的市场买糖果、玩具。而我却喜爱看安安静静的老房。那时的我,一向喜新羡奇的我,却对这拙朴而陈黯的老巷子表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那里有什么独特魅力在吸引着我。

走进那个老弄,路很窄,刚好能容下我和单车。两边的房子旁一个个正襟危坐的老者在凝视着我。旧木门、木板窗、老石阶、青石板路,每一样都是历经沧桑。拐过一个弯,我看到了一幅幅温馨的场景。家家户户木门都是半开着的,门口摆着古旧的木桌,女人们喂着自家孩子吃饭。有的孩子聚在一块儿玩,有的妇女在一块洗碗碟、洗衣裳。一边干活、一边叽叽喳喳地闲聊着。男人们坐在一块儿打牌,一张四四方方的破旧木桌,4个看上去干过很多粗活的男人,周围围着一大帮看热闹的,男人们的声音响的像在开辩论赛,老远就可以听见他们粗犷的声音。矮小的屋檐人仿佛一站起来就要碰头,黑得发亮的瓦片安静地躺在那,似乎用沉默来证明老屋的年龄。老人们经常聚在某一家的院子里听收音机,里面咿咿呀呀地唱着京剧。有些老头子看着旧报纸,老婆婆会跟着一块唱,有些则在一块儿拉家常。不过只是些猪生崽鸡生蛋之类的琐碎小事,或者是些左邻右舍间的趣闻,老婆婆们都能笑上老半天,一点不亚于一群年轻的女孩子们聊天时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孩子们的嬉笑声、男人们的打牌声、女人们的聊天声、老人们的唱戏声,混合成了人间最美好最温暖的交响乐。

如此夕阳之下,这个场景恬淡温馨,感动了我好久。我觉得,这样的黄昏,这样的巷弄,这样的人们,真算得上达成了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小时候,我常来这里,有时候奶奶带我来,有时候是妈妈,但每次大人都急匆匆催我离开。因此,我无比羡慕着这里的生活,就是陶渊明所向往的“桃花源”一样。这儿远离了都市疲惫喧嚣争先恐后的生活,这里远离了商场尔虞我诈斤斤计较的算计,大人们远离了专营、世故、竞争,孩子们远离了学习、考试、分数,过最简单最平凡的生活。

一个老婆婆,抱着自己的小孙子,提着一大捆菜,对一个正忙着烧菜的女人说:“快,我新买的菜,你们还没吃饭吧?快,给你一些,这菜可好吃咧!”“大妈,谢谢啊!”女人兴冲冲地拿下菜,想进屋,但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叫住她:“大妈,等等,我这儿有些多余的萝卜呢……”

看着这里的人们,我被这些人性的最初、最纯粹的美好和善良所打动,心里暖暖的,嘴角微微扬起。

远远传来了广播里的老歌,还有妇人轻快地哼着的和音,我听着听着,突然就明白了这种独特的魅力,能让头脑混沌的我重新变回干净的魅力。

【篇四:老巷】

从第一片树叶飘零开始,秋天就来了。

在这个萧瑟的季节,我安闲地漫步在老巷中,想捕捉到一点儿秋天的气息。老巷的两旁,柏树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地上满是枯黄的落叶,只有几片树叶还倔强地挺立枝头,一阵风吹过,树梢上的树叶又落了几片,旋转着如蝴蝶一般,扑入大地妈妈的怀抱,被扫走或是变成泥土的养料。在那一瞬间,我竟似乎看见了落叶的笑脸。在旧木屋的两旁还有几棵新种的香樟树,树叶儿还是绿的,只是上面好像蒙了一层灰,大概是旧木屋的颜色被映了上去吧,树干虽细却笔挺笔挺的,似乎还显示着青春的气息,没有一点儿秋的苍凉。若不是对面凋零的柏树,我真感觉不到秋天的气息。

老巷的人是几乎感受不到秋天的。除了稍稍变冷的天气和枯败的柏树外,一切似乎还是如往常一般。一个温暖的午后,理发店里的老师傅,用着简陋的器具耐心地给客人理发,边理边和客人拉家常,还不时发出了一阵笑声;包子店里的师傅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包子就热腾腾地出笼了,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温暖中混合着豆沙、肉、菜的香,我也买了一个,在这秋天里还能吃到如此温暖的东西,是何等的惬意啊;几个老爷爷在下棋,他们专心致志,不时地发出舒爽的笑声,一旁观棋的人也跟着笑,这笑声极具感染力,我也情不自禁地咧开了嘴……一阵秋风吹来,我竟没有像往常一样把手放在口袋里,打几个哆嗦,而是觉得前所未有的温暖,是的——温暖,老巷带给我的竟是这样一番感受。

且慢,秋天不是应该凄凉的、萧瑟的吗?有人说过:“四季就像人的一生。春天是少年,夏天是青年,秋天是中年,冬天是晚年。”可我竟觉得老巷的秋天像少年一样,充满活力,明媚温暖。难道不是吗?温暖、安逸、明媚,这就是秋天的老巷。

【篇五:老巷】

抬头,萤萤灯光中,忽想起了儿时熠熠闪光的回忆中的那里。

那梦中,回忆中的老巷,没有城市滚滚的红尘,邻里巷道也没有川流如梭奔跑着的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幽静、闲适,就如一位睿智的老者,静静赏着世界光影游移、昼夜更替。我就在此成长,远离扰攘的人群和雾霾的天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邻家人的软语里,呼吸自由、感受自由。

闭上眼,似还能感受到老巷夕日的风光。正值下午,阳光倾巷,万物都沐浴在阳光之下。儿时的我正紧紧贴在老巷的矮墙上,大口大口地喘息着,但不一会儿,捉迷藏的小伙伴就找到了我,我只好默默地离开,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矮墙旁。傍晚,奶奶取一把黄色蒲扇,坐在老墙边,与我轻轻拍弄扇子。月凉如水,残月半弯,时光就在这丝丝凉风中缓缓消逝。那时的奶奶,似是全世界最慈祥的奶奶。她讲述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如天上闪烁的繁星般,永恒地缀在记忆念想的天空之中。就这样,我沉睡在奶奶的怀中,直至天亮。

那时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令人流连又想念;那时的我又是如此的纯真,不知一点横流、满心净土。

恍惚间,光阴从指间溜走、溜到了远方。然而,那远方,并非诗意的远方,而是物质横流、乌烟瘴气的未来世界。我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感受游移的光影,感受静谧的夏夜,感受微凉的清风,我仅仅能听能见能感的,是挖土机傲慢咆哮的挑衅,是各色各样行色匆匆的人,是冰冷空调喷出的冷气。老巷,那个老者,似已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浓妆艳抹。虚伪可怖的人。

老巷,已不复存在。

现如今,他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我只能让他在我的心中长久、永存。

【篇六:老巷】

我住在一个江南小镇。随着时代的变迁,镇上许多具有江南古韵的建筑、街道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耸入云的公寓房和商业楼。回忆里爆米花的甜香,阳光下闪着琥珀般莹润光泽的糖画,回收废电器的人穿梭在大小街道,吱呀的铁皮摩擦声仿佛可以把人带入另一个旧时代……这些温暖的回忆在今天的镇上已经很难看见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家坐落在小镇角落的一条老巷里,那儿目前还没受到这样的影响。家家户户紧挨着,一条不宽不窄的小道穿插其中,夏天摇着蒲扇坐在凉椅上乘凉的老夫妇,看似年代久远的人字形地砖,每天的晨曦黄昏映入巷内,光影斑驳,美好而又动人。只是这样的美景在人看来实在微不足道,我也不例外,对每天的三点一线生活似乎已经麻木。

一个冬日的周末清晨,天还是昏沉的蓝灰色,远处的路灯远近辉映,就像迷雾中江面上伫立的灯塔。因为考试压力已失眠几天的我早已醒来,正百无聊赖地趴在阳台上,听着远远近近几声鸟啼,内心烦躁又无处发泄。

头昏昏沉沉,正想回到房间时,一缕暖色的晨光从巷子东面射来,印在西面的墙上。原本灰白的墙瞬间被染上金色,好像被一支无形的笔刷上了一层金漆。金色一点一点向下蔓延,几株爬山虎在风里缓缓摇动,似乎在向阳光招手。我看得呆了,从来没注意过原来清晨的阳光是这样纯净的颜色。

正当我出神时,“叮铃”,一个清脆的声音拉回了我的思绪,很缥缈,好像在很远的地方,但却像一记重鼓敲在了耳膜上,我烦躁的心突然就定住了。低下头,发现不知何时,小巷两边已经有了不少人。我嗅了嗅鼻子,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甜香传来,是记忆里豆浆、米粥、鸡蛋饼等许多小吃的混合味儿。惊喜之余我又木然,明明是每天都走过的小巷,以前怎么从来没注意到这些?大概是因为每天为了赶时间而不愿挤小巷,从来都是带着面包往大路上走吧。

沉思中,一阵吆喝声响起:“卖油条喽——”,是本地方言,极具韵味,拖长的音调里似乎还带着一丝京味儿。我伸长脖子一看那摊子,哦!原来是楼下的张大爷,听说他以前可是镇文化站的呢!难怪吆喝都这么有特色!

“豆浆啊!现磨豆浆啦!”一个悦耳的女声响起,声调还拐了几个弯,摊位遮住了她的脸,听口音不像本地人,我正猜着,她的大嗓门又响起:“来,小妹子垫着纸,别烫着了!”这样善意的话语,想必是个和蔼可亲的阿姨吧。

不知不觉,老巷里的人越来越多,各路吆喝也层出不穷,夹杂了讨价声、小孩啼哭声……但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嫌它吵,而是听得津津有味。

一个普通的早晨,我意外发现了老巷的美。就像一张沉静在旧时光里的老照片,质朴无华而又极富韵味,刻画着一位位朴实可亲的居民的形象,诉说着一段段沉静美好的旧时故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