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我国资产阶级形成和维新改良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个我国画流派。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海开放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它既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繁华商埠,也是民族工业重镇。

进步的知识分子积极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掀起社会维新思潮,为海派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19世纪上半叶的海上“三熊”,即张熊、朱熊、任熊开海派艺术的先河。其共同特点是不囿于师法传统,花卉人物皆精,任熊尤为突出。他继承名家画法与唐宋体格,改变一般平正稳妥的传统规范,并一反甜熟庸俗之流弊。

更重要的是,他注重师法造化,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人物的情操,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因此成为封建文化的叛逆者。该画派主将有赵之谦、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

由于上海画坛画家多来自社会下层,他们的作品大多具有苦闷、悲愤和反抗的情调,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技巧上,他们继承了扬州画派的传统,又融入了西洋绘画因素,把传统的我国画推向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