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丛文库范文大全网!

韶山灌渠游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篇一:韶山灌渠游记】

小记者又有活动啦!我们要去哪儿?是去我们湘乡的一座宏伟建筑——韶山灌渠。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陈列馆下头。一条石阶梯直直地向上头伸去,阶梯两旁分别种好了六大盆盆栽。走上去之后,古香古色的建筑让我大吃一惊,两边的石阶梯规律的延伸着,旁边的花花草草错杂在一起,却别有一番风味。“韶山灌渠陈列馆”七个潇洒、醒目的红色大字映入眼帘。欣赏一会儿之后,小记者们分两批轮流去银河飞渡和陈列馆。

踏上古老的大桥,两条不同的路筑在一座桥上,中间只隔了一道无水的水渠,不朽的石头坚强的挺着,象征古老文化永久传承。低头随时可见的农田,绿茵茵的,概括了一小片农田,绿叶衬着红花,即使再平凡不过,历史的建筑却依旧宏伟。我们十个人一伙,冲上那座古银色的小拱桥,“哇,好松啊!”我一踏上去,颤颤抖抖的感觉让我吓了一跳,不应该是很稳固吗?哦,它可有不少年头了,它默默的顶着,顶了几十年啊!

我沉默的从小桥下来,这并不绚丽的建设,是历史人民辛辛苦苦的建筑啊!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人民的结晶啊!

不知不觉又回到了陈列馆,我情不自禁的踏了进去。

一进门,中华儿女们挑担子、抡斧子的建设开场白让我大吃一惊。往里走,优雅的建设让人心生舒坦,历史悠久文化的传承。一块红色的大牌子上,明明白白的写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韶山灌渠是一座句型建筑,一项浩大的工程,一个鲜明时代的标记,她的历史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真谛,建设过程中,多少湘中儿女挥汗如雨,光照日月的不朽功勋。这一段文笔励志的语言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亲笔提下的。木制的墙壁漏出一股清香,光滑的地面,整齐的摆设……

游览完之后,我们收拾一下,就准备离开灌渠了。宏伟的灌渠建设,看着祖国一步步走向高峰,相信不久以后,我们祖国辉走向辉煌,成为世界强国。历史古老的传承,相信你会给后代子孙留下最可贵的品质。

【篇二:韶山灌渠游记】

星期二,我们小记者外出活动要去参观了韶山灌区陈列馆。

到了灌区,第一眼看见的是人们常说的“银河飞渡”,它是那么庞大,那么长。我不禁深深地感叹:修建这么长的一座灌渠,需要花费多少人力和心血啊!

进了陈列馆,我才知道这条大渠是十万民工花费十个月修建的。听说有一位诗人曾在这里写到:“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

陈列馆的样子和布局我非常的喜欢,工程师采用了江南景房布局方案,在景房前有几棵高大的樟树,长得郁郁葱葱,让陈列馆淹没在一片绿色当中。而陈列馆里面的布局更是合情合理,对每一个工程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很快了解了灌区工程的各个功能。

最后,工作人员给我们放了一部3D电影,虽然这部3D电影是用飞行器拍的,把我弄得头晕眼花,但我总算知道了大渠把水运到了哪些地方。由于大渠经过的是贫困的乡村,以前这里的人们饭都吃不饱,自从大渠修好以后,人们的收成提高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条大渠真是人们的救星啊!

参观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半天功夫我们就和要韶山灌区说再见了。我把“银河飞渡”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

【篇三:韶山灌渠游记】

韶山美,美得令人心碎。

雨丝断断续续,打在伞上,啪的一声,细细化开,有种莫名的不忍。于是不肯打伞,想那雨落在身上,亦落到了心中。

依山傍水,韶山别样的柔情,笑脸上的酒窝,没有酒却醉了天下人。

我似乎在梦中见过韶山,稻田连片,雨水滋润着这片土地,阿伯们挽着裤脚弯着腰,戴着斗笠,顶着湿热的天空,在半人高的稻田里隐逸着自己的身影。家中的妻子,看着肉嘟嘟的孩子们在院中你追我赶,其乐融融。灶台上,自家种的大米已经散发出阵阵香味,顶得锅盖扑打扑打响。儿女们也不知什么时候放下了手中的玩意儿,眼巴巴地瞅着比他们还高的灶台上的米饭。

韶山只有一站,毛主席故居。时间紧,没有办法细细思考,只有将景色记在心中,在脑海深处加以润色,加以修饰。土黄色的墙坯,走进去,原汁原味的老房子,嗅来还有一点儿跨越时空的霉味。无形的庄严,使一行人都默默低头不语。

雨,还在继续下。淅淅沥沥打在土壤之中,渗进土地,化为无声的肥料。得到了它最向往的归宿。

风起时,雨丝斜了。如同那湖南弱不禁风,清雅淳朴的阿妹。又或许,它就是吧。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苗家土家的族人,愿意化为缕缕清风,阵阵细雨,不远千里万里,看一眼他们的故土。

对于韶山,我不想说太多。怕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怕我亵渎了韶山那一抹清韵。于是,只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窝之中,任时光飞逝也抹杀不了它的笑容。

【篇四:韶山灌渠游记】

眼前,是人潮涌动的韶山冲,心中,是激情涌动和澎湃感动。这个寒假,难忘的韶山之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屋前,一池碧水映衬土屋,屋后,一抹青山掩映青瓦,面临绿水,背依青山,刚到韶山冲,我就被山乡秀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环顾群山,脉脉回环,恍惚间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只身入得山中,但见炊烟袅袅,蓦然回首,不见来时路,若置身世外桃源。

几乎是屏住呼吸,我开始参观毛主席故居。缓步走进光线略暗的堂屋、退堂屋、厨房、横屋、卧室、碓屋等处一一瞻仰,站在烙印着伟人足迹的土地上,心潮澎湃,唯恐错过一物一景,退堂屋、碓屋、横屋这些新鲜的名词很自然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里是伟人的家。

遥想当年,伟人也曾年少,伟人故里多少一同成长在山乡的孩子,一生闭锁终老在这青山绿水间。但是在伟人眼中,池水虽小却闪耀着日月星辰的光芒,只要心中装着天下,一抹青山怎么能挡住眺望世界的目光?伟人自小发愤读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后求学长沙,接受共产主义,橘子洲头指点江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滴水洞,我看到,主席曾经用过的床与众不同,在床的一侧加装一条长长的挡板,因为主席的习惯在床的一侧摆放书籍卧床阅读,据导游介绍,床板一侧略有倾斜,为的是当主席伴书入眠后让书自然滑落到一旁。遥想伟人当年戎马倥偬,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熟读丹青,俯仰古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踏上回程的汽车,我心中思绪万千,望着宽敞的公路、高耸的高架桥、一个个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感谢伟人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学生必须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篇五:韶山灌渠游记】

一路颠簸,一路歌声,一路欢笑,七辆大巴如一条长龙飞向我们神往已久的圣地韶山。

一路上,窗外景色别有一番风情。路边“领袖故里,文明韶山”的横幅,小洋楼前“田园风阁”的牌匾相继掠过。一片洁白的芦苇丛弯曲着身子,一树金黄的银杏不时飘下几片金色落叶。远处有星星点点的小房子,许多人家屋前种着橘子树,绿叶丛中露出一个两个红色的果实……这些让人心底有说不出的和谐、美好,我不禁发出感叹:“这就是毛主席引领创建的新中国啊!如今她正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多么惊人的变化!”

“到了!到了!”我们抑制着心底的激动,进入铜像广场。我们与毛主席一同肃立,不同的是,他面露微笑俯视着我们,手握一卷史书,衣角在风中飘飞。我们呆呆地肃立良久,仰望着中国最伟大的领袖,凝视着他慈祥的面容。接下来是敬献花篮的流程。高高的花篮里盛开着一束束菊花,像云,似火,如金,燃烧着,沸腾着。周围响起了肃穆的进行曲,迎合着我们响喝行云的宣誓,声势浩荡。“红色信仰,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鞠躬,怀念主席,敬仰主席。

来到主席故居,我们近距离感受主席的少年时代。走进去,一股久远的气息扑面而来。厨房里有简陋的小灶,还有烧水的横挂钩,再进去是横屋,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这就是主席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伟大的灵魂就在这个平凡的小屋里诞生。最后我们从屋后的小山院绕出来,门前是一片枯萎的荷花池,我想象着少年毛泽东面对满池风荷轻吟慢诵一首诗词的场景,它们仿佛定格于久远的历史中,抹不去,擦不掉。

下午,我们登车返程。又穿过原来的景点,从那芦苇丛旁、银杏树下、橘树屋前驶过,乡村的景色是如此宁静,平和,美好。一株枫树从路边向我们招手,红色的树叶在风中隐隐燃烧,似在颂扬着毛主席那平凡而又极具价值的一生!

【篇六:韶山灌渠游记】

“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这句话用来形容韶山灌渠这个伟大的工程再适合不过了。最近,我们小记者就参观了这个“人间奇迹”,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到灌区,陈列馆的馆长伯伯微笑着迎接我们。他先向我们介绍了陈列馆的概况:面积有多大,陈列了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建陈列馆等,接着还一一回答了我们的提问。然后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所向往的“银河飞渡”,并告诉我们怎样去参观这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

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是一座纯金镶钻的桥吗?既然是飞渡,应该是一座飞起来的桥吧?或者是像美国的“金门大桥”那样的钢铁巨龙吧?……可是,当我们真正踏上“银河飞渡”时,我的心一下子坠入了谷底!原来这飞渡竟然是用沙石和水泥建成的桥啊!而且,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有的地方沙石裸露出来,斑斑驳驳;有些地方长满了青苔,混泥土已经脱落。远远看去,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坚毅地挺立在广阔的田野上。我的心里一直嘀咕着:不就是一座破桥嘛,还是什么飞渡呢!随行的小记者都在笑话这座“破桥”,有的甚至心不在焉,一路嬉笑着离开了。

当我们再次返回陈列馆,仔仔细细地了解后我们才惊叹,韶山灌渠这个工程是多么的伟大。原来,韶山灌区建设于1965年,十万劳动大军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灌溉着湘乡、宁乡、韶山等七个县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是我们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陈列馆一组雕像,栩栩如生地记录着当年建设“银河飞渡”的场景:劳动者们咬着牙关,紧绷着脸,手里紧握着锄头、铁镐、铁锹,还有一辆辆来回奔走的手推车。当年,我们的祖辈就是用这些简陋的劳动工具开山劈石,用肩挑、用手挖、用手推车一车一车地运,十万人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凭着顽强的意志劈开了100多座山、填平了近50条沟谷,运送了近亿方土石,建成了总长达900公路的韶山灌渠,创造了这个名副其实的“人间奇迹”。

韶山灌渠静静地流淌了50多年,浇灌着两岸的万亩田地,养育了一代代勤劳的人们。现在,辛勤的韶灌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着灌渠,栽树、植草、清淤、修缮,让灌渠的水汩汩流淌,川流不息。

韶灌这一伟大工程,在科技发达、有大型挖掘、装载机械的今天,修筑这样的工程已不是难事。但是,当年祖辈们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记念和学习,而且必将代代相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